也许是现代社会最富有争议的国际领导人,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的去世,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是以色列的战鹰,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中东的混乱之源。
很多人关注沙龙在于其军事上的无往不利,以及政治上的强势。他制造了震惊世界的1982年巴勒斯坦难民大屠杀,但同时他又是第一个停止宣称以色列有权拥有所有巴勒斯坦领土的领导人。
不过如果我们回到经济的角度上来审视,将会有新的发现。
从自然条件看,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两国的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是差不多的:国小地少,沙漠过半,耕地不多,干旱少雨,水源极其有限;缺乏自然资源和能源,土地十分贫瘠。
巴勒斯坦是一块诞生了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地。1948年以巴分治以前,双方本就是同一个经济体,但之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国运。
同处一片区域,同处战乱之中,然而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两国的经济状况,却又是天壤之别?
按理说,军事冲突的国家,经济都会有很大的问题。从近代史的中国,到内乱不断的南非国家,再到因为越南战争而结束黄金时代的美国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在中东这一片土地上也是如此,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问题是,同样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巴勒斯坦服从了这种规律,而以色列则打破了这一规律。
以色列的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失业率维持在6%上下,货币坚挺,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因国民创新能力强还被称为“创业的国度”,是经合组织(OECD)的成员。而巴勒斯坦由于历史原因,至今没能形成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直接的外商投资几乎不存在,人均GDP已经从1992年的最高峰200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200美元,贫困人口动辄达到50%,除了农业以外,其主要经济支柱是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巴人在以色列及其它地区打工的收入。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排行榜上,以色列在177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巴勒斯坦则在100位以后。
这种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直接的原因在于以色列对于巴勒斯坦的长期封锁,这种做法恰恰是沙龙政府时期风格的延续。
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设立的多出关卡以及限制严重制约了巴勒斯坦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长期竞争力。目前,巴勒斯坦向以色列的出口占总出口的96%,从以进口占总进口的77.2%。这样一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极为罕见,一旦以色列停止与巴人的经贸往来,巴方的进出口将完全瘫痪。
2011年9月,巴勒斯坦经济部发布了一份名为《以色列占领巴领土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报告,这份长达46页的报告认为,以色列的占领对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逾68亿美元,占目前巴国内生产总值的85%。
很显然,以色列对于巴勒斯坦的制裁造成了其制造业以及农业的大范围萎缩并且使巴勒斯坦境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长时间困扰巴勒斯坦。
当前,巴勒斯坦国内女性就业率极低,不到20%,同时巴勒斯坦也缺乏为本国人才创造必要的合适岗位的能力。拥有娴熟的本土劳动力是任何潜在外国投资者在向巴勒斯坦投资前考虑的第一大要素,没有努力提高本国劳动力水平,没有减少失业率的情况下,外国投资永远不会来。
经济封锁是一个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两个国家对于发展的不同理念。沙龙的绝对领导权以及其强硬的处事风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以色列民族的独特性质,其国家的刚健也从其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大多数人会认为,以色列的经济发展的好,与其和美国的关系有着直接的关联。但事实上,沙龙一直对美国热心于插手巴以和平进程感到怀疑,认为美国的如意算盘就是迫使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边线。沙龙还对美国过多地干涉以色列国内事务感到反感,调侃说美国人不要太将以色列人当做“自家人”了,并呼吁以色列人在美国人面前不要“像要饭的那样低三下四”,反对以色列经济过于依赖于美国的援助,主张以色列经济尽可能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
他的政策上也是如此的,构建隔离墙、加大定居点建设力度,并且在职期间推动经济独立发展。沙龙在任农业部长的四年时间里,以色列的农作物产量增长21%,农业产值增长15%,农产品出口额则每年递增16.5%。目前,以色列95%的粮食靠自己生产,每年生产的蔬菜、瓜果、花卉大量向欧洲出口,为跻身于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十二国之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因为沙龙对美国的敌视态度,使得美国历届政府以及大多数的美国政界人士,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对沙龙难以心存好感。1983年沙龙因为出兵黎巴嫩惹是生非而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之职时,美国政府不少官员甚至是拍手称快。1991年5月沙龙访问美国时,美国政府官员甚至拒绝在白宫会见沙龙,使得沙龙大丢脸面。但有趣的是,对美国政坛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的富有的犹太人集团,却是沙龙的铁杆支持者。
沙龙去世之后,臧否之声的盖棺定论成为可能。可以说正是有着沙龙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强势,才为以色列的发展存留了足够的空间。从伪装奇袭苏伊士运河改变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沙龙就改变了以色列的命运,随着战争胜利,以色列与埃及恢复和平,以此得到美国的全面支持,并且其国家地位被阿拉伯世界国家所承认。沙龙以其军事行动让阿拉伯世界国家终于意识到,难以在军事上对以色列形成打击。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色列才最终成为了中东世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根据报道,特朗普表示,如有必要,美国将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会深度参与其中并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但“没有人可以领导美国”。
相关修正案生效后,所有自美国进口到以色列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该官员称双方不太可能在开斋节前达成协议。
以军对加沙地带的轰炸持续,在对加沙南部一所医院的空袭中打死哈马斯高级官员伊斯梅尔·巴侯姆,以方称此人是5天前被以军打死的加沙地带政府领导人埃萨姆·达利斯的继任者。
此次沙龙围绕“破局与重构—价值驱动型并购重组新范式”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