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劳伦斯谈大熊猫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2-11 06:39:00

责编:群硕系统

我把这件作品命名为‘I am here’,是以清晰的存在感让所有人知道,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我把这件作品命名为‘I am here’,是以清晰的存在感让所有人知道,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所有路过这里的人都会被大熊猫的爬墙动作所吸引,忍不住驻足凝视。然后,人们会兴致勃勃地爬到七楼,一睹这只熊猫的真容。”

劳伦斯的想法完全实现了。置身成都春熙路街头,不可能不被那只趴在建筑物上的巨型熊猫所吸引。它憨态可掬地撅着屁股,动作凝固在一个吃力而呆萌的攀爬姿势上。只有登上七楼平台,你才能与这只熊猫面对面,看它在成都阴霾的天空下凝视远方。

“我在琢磨创意的时候,想努力将熊猫与建筑融合,而且让它更有趣,我不想把它弄成迪士尼那种卡通形象。考虑到这件装置所要承担的保护熊猫的话题,我才让熊猫自己向人们宣称‘我在这里’,向人们宣示自己的存在。我用到了多面体的熊猫形象,这是我试图将熊猫形象抽象化的方式。”

多面体的动物巨型装置,几乎是劳伦斯的创作标志。他曾在美国各地留下数件闻名的巨型艺术装置,2005年为美国丹佛会议中心设计的蓝熊(Blue Bear)已经成为城市标志,2011年为美国萨克拉门托机场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Leap”,则是一只巨大的红色兔子,正从窗外跃入“旅行箱”。

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设计大熊猫时,劳伦斯依旧在玩一场互动游戏。最初他的想法是让熊猫抱着入口处的一根柱子,之后才修改为爬到建筑物上,显而易见,这让后期制作工程繁琐复杂,“在大型建筑物旁边放置这种艺术装置本身就很复杂,熊猫必须与外墙完美贴合,工程师才能将它吊装到大楼上,因此工程量很大。”他善用3D动画软件来设计模型,再根据图纸制作1米高的粘土雕塑,“之后,我研究模型,为熊猫加入形态和性格。这期间需要不断在电子模型和实际模型之间对比操作,非常有趣且让人兴奋。”

劳伦斯的巨型动物装置往往制造出一种介于真实与魔幻、荒谬与合理的空间。他的动物形态不是圆润光滑的童话感,而是具备真实感的抽象之作,“做一个抽象的大熊猫,是一个剥离具体信息的过程,就像你把一张像素并不太高的照片放大,噪点便会出现,图片也就变得抽象化。而这个抽象图片可能带来全新的认知视角。剪除多余的枝节和信息,让艺术的精髓焕然呈现。”

劳伦斯强调他并非专门做动物的雕塑家,也不是非巨型雕塑不可,但不可否认,他的国际声誉主要来自那些庞大得惊人的装置作品。

“现在,我在公共场所艺术领域曝光率较高。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是因为人们有很多机会看到我的作品,事情就这么简单。这充满魔力,因为艺术馆那种地方一个月也就几百人去看,但我的作品每天却能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关注,给予他们机会感受我的创作。因为这样,我感到非常幸运。”劳伦斯说,相比博物馆,他更愿意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公共空间,“摆放在博物馆的作品多少有点令人望而却步。如果把这件熊猫作品放在美术馆展出一个月,能看到它的人肯定没有现在能看到它的人多。或许可以说,现在我有机会以另一种方式去影响人们。好的艺术装置不是一味灌输理念,而是让人去思索未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