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音乐和诗歌纪念留在纽约的青春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2-27 05:37:00

责编:群硕系统

史密斯、希尔兹和远在天堂的梅普尔索普共同完成的青春挽歌。

这实在是套很特别的唱片: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分别于2005年1月22日和2006年9月12日在伦敦南岸(South Bank)的伊丽莎白女皇音乐厅举办了两场诗歌朗诵会,朗诵的作品即是专辑的名字《珊瑚海》(The Coral Sea),为她担任现场配乐的,是独立音乐的传奇乐队“我血淋淋的情人节”(My Bloody Valentine)(以下简称MBV)的灵魂人物凯文·希尔兹(Kevin Shields)。两场朗诵会的门票几乎是秒杀,现场的录音被制作成这套双张唱片发行,发行公司是两位共同成立的小厂牌Pask,这公司似乎就出了这一套唱片,据我所知发行量也着实不多。

在唱片的扉页上,帕蒂·史密斯写了一段话,将《珊瑚海》献给被她称作为“伟大的”朋友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后者于1989年3月9日死于艾滋病,在20世纪的摄影和当代艺术领域,梅普尔索普因为自己惊世骇俗的作品为世人所熟悉,在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文化圈是炙手可热的名人,也是那个圈子中被艾滋病吞噬的最早的那批名人之一。

1975年,史密斯出版了自己的处女唱片《马群》(Horses),专辑的封套摄影便是梅普尔索普,这张专辑和它的封套,都是摇滚乐史上经典中的经典。

关于帕蒂·史密斯和梅普尔索普的故事,史密斯在她的自传《只是孩子》(Just Kids)中写得非常详细而感人,这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完成于2010年,在我读过的摇滚乐的传记方面,它在文字和精神上的排名只在两本之后:大门乐队(The Doors)主场吉姆·莫里逊的传记《此地无人生还》(No One Here Gets Out Alive)和鲍勃·迪伦(Bob Dylan)的自传《编年史》(Chronicles),事实上,这本自传写的就是两人相识、相恋、相知的故事,横贯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在两人的故事中,交织着诸多为我们熟悉的名字:艾伦·金斯堡(Allen Gainsberg)、威廉·巴勒斯(William S.Burroughs)、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詹妮弗·乔普林(Janis Joplin)、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哈里·史密斯(Harry Smith)、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关于这些名字和他们与史密斯和梅普尔索普之间的故事,则发生在切尔西酒店、格林尼治村、“工厂”、Max's Kansas City俱乐部、斯克里布纳书店、CBGB俱乐部等等这些纽约文化地标,在写就一部关于自己的致青春式的往事诗篇的同时,史密斯也完成了一本对60到70年代纽约非主流文化的全景扫描式的纪实文学。

梅普尔索普从最初的羞涩少年,到后来的狂浪艺术先锋,从与史密斯的纯真恋情,到后来的同性恋和异装人士,从起始的现代画作,到后来用宝丽来相机玩转当代艺术圈的摄影传奇,帕蒂·史密斯陪伴着他完成了自己的嬗变,更同时完成了自己从文学青年到朋克英雄的转变,也许没有梅普尔索普,也就没有史密斯。《珊瑚海》写就于1997年,创作时史密斯显然受到她热爱的诗人兰波的影响,以超现实主义笔触,写下主人公M(梅普尔索普姓氏开头字母)于自我死亡之前在珊瑚海上进行的最后航行并终于见到南十字座群星的经历,大段大段的意识流冥想和奇诡意象的组合,在史密斯的诗歌创作中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

唱片中的两个现场,朗诵的是同样的诗篇,但史密斯的朗诵和希尔兹的配乐,都是以完全不同的面目呈现,在大部分的时间,史密斯的朗诵并无太多感情波澜,但在那些高潮段落,她顷刻朋克“上身”,甚至于更为激越和癫狂,的确有兰波诗篇的神韵。希尔兹的配乐,则是以或吉他声墙或电声音效组成密集却又空旷的音响氛围,如暗夜光芒般,时刻引导史密斯的朗诵通向一条星光闪烁的天路,众所周知,在MBV的作品里,最让人迷醉的也正是这样的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却又四处通透满是光芒的吉他噪音。两场演出,史密斯和希尔兹都是完全没有彩排,所有的表演全部靠现场的即兴发挥完成,诗歌和音乐的现场魅力,被两位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正是因为有了那段如此一唱三叹的故事,才有了如此美妙的现场聆听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史密斯、希尔兹和远在天堂的梅普尔索普共同完成的一阙青春挽歌。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