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听贝多芬(上)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3-17 05:31:00

责编:群硕系统

现在听音乐的心态越来越不同于从前,似乎有意逃避复杂而趋向于简单,却又在所谓“简单”的音乐中动辄沉溺,更难于自拔。

现在听音乐的心态越来越不同于从前,似乎有意逃避复杂而趋向于简单,却又在所谓“简单”的音乐中动辄沉溺,更难于自拔。比如贝多芬,在差不多二十余年没有系统听过他的交响曲之后,因为阿巴多去世的缘故,重新听起他的三套DG录音,竟一下子爱得如醉如痴,特别是他在世纪之交执棒柏林爱乐录制的新版,再次听来,似乎比十几年前初次接触他的“净版”理念更觉心意相投,深感冥冥之中必有天意。正是有阿巴多向“本真主义”致敬之举在我心中先入为主,才使我日后能够为诺灵顿的斯图加特版深深痴迷,享受到爱乐之旅最难以言表的欣悦与幸福。

一旦进入贝多芬的世界,对音乐最赤诚、最朴素的爱顿时如春天回归,多半生的聆乐记忆纷至沓来。怎能忘记禁锢年代的托斯卡尼尼的“快转黑胶”?怎能不感恩卡拉扬上世纪60年代版的“宝丽金”盒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被听到停转?还有瓦尔特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在第一时间的故意错过,因为实在想不通,这位马勒传人怎会去“毒巢”指挥贝多芬?就交响曲全集而言,往昔岁月的惊喜总是不断,伯姆的方正密实、博尔特的从容贵气、克里普斯的温暖流畅、旺德的稳健张力、马舒尔的通脱率真、科林·戴维斯的气定神闲、克伦佩勒的亲切自然、赛尔的雅致精妙、伯恩斯坦的雄浑狂放……粗粗统计下来,我听过和拥有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应该在三十个以上,初次聆听它们每一个都可以讲出一个故事。

在这篇文字里做一个推荐实为痛苦之事,也许以追求实惠的理由稍微反抗一下主流,比较容易讨巧。施密特-伊瑟施塔特指挥贝多芬的套装8张除交响曲之外,尚包含5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爱格蒙特》序曲、《大厦落成》序曲和《莱奥诺拉》第三序曲,钢琴家是巴克豪斯,小提琴家是谢林,乐团是维也纳爱乐和伦敦交响,录音年代在1958~1969年之间,音效相当能够接受。施密特-伊瑟施塔特具有老派德奥大师风范,速度偏于宽缓,音色质朴温暖。

具有同样性价比优势的是PHILIPS(现改为Decca商标)“DUE”系列的5套共10张CD,交响曲由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同时又补有《大厦落成》、《费德里奥》、《克里奥兰》、《斯蒂芬王》、《雅典废墟》和3首《莱奥诺拉》序曲等。C小调合唱幻想曲的钢琴是布伦德尔,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伴奏。上世纪70年代正是模拟录音的好时候,所以尽管属于中价品质,但比起今天的廉价套装仍是优势明显。钢琴协奏曲的版本更不可轻视,如日中天的科瓦切维奇与科林·戴维斯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几可称之“全集”范本,再配之皇家音乐厅乐团首席克莱伯斯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阿劳、谢林、斯塔克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三重协奏曲,实在是足金足量白送的感觉。如果再多点好奇心,那么贝多芬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在这里便是唯一的录音了,钢琴家和乐团是哪个都不重要了。

在我隆重介绍诺灵顿的斯图加特广播乐团版之前,我们还是要先听他指挥伦敦古典演奏家合奏团真正的“古乐本真”版,录于1986~1988年。二十多年前,我偶然在一位国外回来的朋友家里听过第七交响曲和《爱格蒙特》序曲,自那以后便终日惦记。直到2002年4月,终于在上海大剧院一层的唱片超市得偿所愿。在以后的一次旅途中,这套贝多芬一直在“随身听”里陪伴着我,让我的仲春江南行另添一番奇特的滋味。

和所有的古乐版贝多芬相比,诺灵顿最无学究气,最讲究力度对比和速度变化。并且他的古乐器音色可以和布吕根媲美,胜过霍格伍德与加迪纳。这种鲜活的、浪漫的,同时又洋溢着时代的质朴气息的贝多芬,我只在这里才能听到。我买它不是因为便宜(原本的正价变成5张一套只卖一张正价的廉价品),但是因为便宜而“不小心”将它收归囊中的朋友,请一百倍地善待它、聆听它。这是你早应听到的贝多芬的“本真之声”。

(作者为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古典回响”刊载古典音乐赏析文章。)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