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儿时朋友都胖了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5-22 05:24:00

责编:群硕系统

“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到现在,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你们喜欢我的原因。”刘小东说。

“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到现在,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你们喜欢我的原因。”刘小东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

他的确属于那种讨人喜欢的艺术家。曾经年轻时的朋友们如今都成了名人,单是展览开幕现场就出现了好几个。除了陈丹青之外,王小帅、张元都比十多年前合影照片里胖了许多。“儿时朋友都胖了”,他曾经以这句话当作某幅作品的名称,这次又拿出来当作展览标题——无论是谁都难免对着影像中展现的年代跨越而心生唏嘘。

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的《儿时朋友都胖了——刘小东1984~2014影像展》,用艺术家从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以及国内外导演拍摄的相关纪录片,向人们展示除了画作之外的画家。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7月31日。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所谓的“摄影作品”严格意义上而言并不算是“作品”,虚晃的镜头、手机里与女儿视频连线的场景、死猪——用傻瓜相机随手拍下来的照片,顶多只能算是艺术家借以备忘的注脚。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把带土的白菜搁在展示台上,大家围着细细看,甚至能把那些土渣渣都看出些美感或隐喻。

而陈丹青倒是用了非当代艺术的眼光,他为展览写的一篇文章里这样说道:“他身边的影像器械,他累积的无数照片,伺候他作成一件又一件强悍猛烈的画,然后,被遗弃,如画作吐出的渣。”

是的,如果带着这样的前提再来看展览,那么观者会更加明确应该看些什么。为刘小东获得如今声名的那些组画,比如他去故乡金城画田间地头的老友、去新疆和田画采石场的工人、去三峡老城画即将离开故土的村民——都诞生于他用相机镜头记录下的粗野现实场景之中。他对宰杀牲畜的场景很有兴趣,对雾霾空气里抱着棉被行走的人也有兴趣,他对妻子、女儿的关切几乎是同样贴近平凡的你我。

评论家艾民把刘小东的创作总结为“现场主义”,他认为:“不预设和不粉饰是现场主义的第一要素,但是不思想才是现场主义的价值和关键所在。”艺术家用动物般的本能去看,而且仅仅是看,粗暴而生涩,然后把画布搬到现场,立起画架,裹着毛巾,就这么画起来。

这些过程也被同行的摄影机记录成章,人们看到他怎样与画作做搏斗,怎样在困顿处躺下来苦闷抽烟,怎样和旁人在餐桌上闲聊瞎侃。从这个层面来看,刘小东又成了一个不加掩饰的、乐于被观看的明星。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