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43号高速公路边的一块土地上,全球最大的精密铜管制造商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龙集团”)的生产厂区,最近宣布投产,这里也是金龙铜管集团在美国的第一家工厂,也是我国铜管加工企业在美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这一项目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威尔科特斯县,项目总用地约670亩,设计产能为年产6万吨的精密铜管,投资近1亿美元,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美国投资的最大项目之一。项目不仅获得了免费的土地、实惠的能源、税收,还开启了美国地方政府为外资“买单”反倾销税的先河。
美国建厂缘起反倾销
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河南新乡金龙铜管总部,这里生产出的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已经占据了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
目前,金龙集团是世界规模最大和研发实力最强的空调与制冷铜管生产企业,在新乡、上海、珠海、苏州、无锡、重庆、烟台、菏泽、洛阳、墨西哥等有10家的大型精密铜管生产基地,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达到40余万吨,占国内市场55%的份额。
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曾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去美国建厂,主要是美国对公司反倾销裁决的推动。此前,公司的产品一直都远销北美、拉丁美洲、亚太、欧盟及中东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市场是重要的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而金龙的工厂,此前主要在中国和墨西哥进行生产。
然而,2009年9月30日美国国内4家以制造铜水管为主的铜管制造商利用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机,共同向美国商务部及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了针对中国和墨西哥精密无缝铜管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并被美国商务部及国际贸易委员会接受并最终裁定,从2010年11月始,对金龙股份从国内出口到美国的铜管产品,征收11.25%的反倾销税,金龙墨西哥公司也被征收约28.16%的关税。
“虽然2013年6月5日,经过美国美国商务部及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审查,金龙集团取得了第一阶段关税为零的胜利,但美国对中国和墨西哥生产的精密铜管征收反倾销税的过程,已经严重影响了金龙的国际化战略,如果不能尽快地绕过反倾销制约,满足这美国的供应商的需求,现有成熟的客户群就可能会丧失,金龙也可能会失去美国市场。”金龙集团一位内部人士指出。
因此,为了彻底摆脱美国对金龙铜管“倾销”的指控,金龙有了到美国设厂的想法。通过对美国铜管生产现状总体情况进行调研,金龙发现美国的铜管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效率很低,而金龙具有生产工艺先进的技术优势;同时,目前美国国内经济逐渐开始复苏,招商引资力度大,优惠条件多,投资时机也比较成熟。
各项土地能源税收优惠
事实上,随着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愈演愈烈的反倾销,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失去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开始选择到海外,甚至在美国投资建厂,因为这里更靠近客户。而在奥巴马政府“制造业回归”的导引下,美国的各地州政府,也在为了增加就业,进行着各种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与创新。金龙在美国建厂,正是受惠于此的典型案例。
李长杰就对记者透露,在美国建厂选址的过程中,公司最看重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当时收到有招商意向的城市非常多,通过对美国各州优惠政策的对比,最终才选择了阿拉巴马州。
根据记者获得的金龙集团与阿拉巴马州签署的相关协议资料,公司从阿拉巴马州各级政府处争取到的优惠政策,总价值达2 亿美元,除了2000万美元的现金优惠,还包括相关税收、土地成本的免除和劳工培训补贴等。
比如在劳工培训方面,州政府就出资300万美元,将金龙在中国的培训课程转化为美国当地人可以理解的英文,并到新乡拍摄生产现场视频。
金龙建厂所占据的300亩土地,也是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由于建厂所在地有铁路经过,为方便员工上下班,当地政府甚至出资建设了一座通行桥。
李长杰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美国的人工、材料费用比中国要贵,在美国建厂需要投资约1.1亿美元,可能在国内只需要6000万美元,但在工厂建成投运后,很多成本要素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
比如金龙生产所需的最大成本是铜等原料,而位于南美洲的智利拥有世界最大的铜矿,从南美进口铜原料到美国,比到中国的运费还要便宜不少;再比如金龙生产所需的另一大成本电力等燃料费用,美国当地的电费每度也比国内便宜0.20元。
“阿拉巴马州也靠近我们最大的美国客户,通过在美国建厂、贴近客户,也有利于跟踪先进技术进行创新,”李长杰告诉本报记者,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会使金龙集团成为北美制冷等市场铜管产品的主要及高品质供应商。
对伊朗商人穆罕默德·侯赛因·沙姆哈尼控制的航运网络实施制裁,涉及50多个实体和个人以及50多艘运油船和集装箱船。
枪手原本的目标是位于事发大楼5楼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办公室,但却误入其他楼层。
纽约警察局局长蒂施表示,枪手死于自杀式枪伤,并有“ 精神健康病史”, 警方仍在调查他的作案动机以及为何选择该事发地点。
随着最高法院解除禁令,特朗普政府“解散”教育部的工作继续推进,移民和留学生恐被波及。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对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