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个名为“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简称ISIL,“黎凡特”泛指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及部分土耳其南部地区)的极端组织突然兴起,席卷伊拉克大片国土。
今年6月10日,ISIL攻占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全境及其首府、伊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之后亦向其他地区推进,一度逼近首都巴格达60公里处。6月15日,ISIL攻占了伊拉克西北部的塔尔阿法尔市。
伊拉克的动荡局势已经引起美国的警觉,美联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14日命令“布什”号航母进入波斯湾。同行的有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
然而,有专家认为,ISIL的壮大本身,就是美国自酿的苦酒。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此次伊拉克动荡是美国这11年以来一系列政策败笔叠加的结果。
四大败笔
第一大败笔:2003年伊拉克战争。那场战争埋下了当前伊拉克局势动荡的源头。该战争破坏了伊拉克国内外的政治平衡。尽管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国内政治平衡被打破,但这是历史形成的。伊拉克的人口结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占六成左右,库尔德人两成左右,伊斯兰教逊尼派不到两成。但是,历史上形成了逊尼派占主导的政治结构。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打乱了这种平衡。
什叶派通过民主选举占据了主导,库尔德人准独立,逊尼派政治势力则被颠覆,伊拉克的国内政治平衡被破坏。此外,伊拉克战争还破坏了地区地缘政治的平衡,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平衡、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平衡都是在一千多年的斗争中形成的。两大民族、两大教派的界限就在伊拉克和伊朗边界。历史上,伊拉克形成了什叶派占多数、逊尼派主导政治的平衡。
美国在中东的两场战争消灭了伊朗的两个死对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结局是伊朗坐大。伊拉克什叶派主政后,伊朗大举进入伊拉克。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4个国家连成一个“什叶派板块”,破坏了一千多年来的中东教派平衡。伊拉克战争后,中东事实上存在两大集团——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集团和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集团。
第二大败笔: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推行压制逊尼派的错误政策。美国试图完全消灭萨达姆时代的政治结构,却造成日后无穷无尽的困扰,使伊拉克形成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三分天下的结构,事实上国家陷入分裂。逊尼派不接受战后的政治安排。当前在战场上与伊拉克政府军作战的很多是逊尼派武装,其中不乏萨达姆时期的军政高官。美国的打压政策反而使得逊尼派拥有了坚实土壤。
第三大败笔:奥巴马政府2011年仓促撤军。美国撤军,伊拉克政府没有准备好,把伊拉克实际上交给了武装分子。若不是美国大军离开伊拉克,ISIL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猛。
第四大败笔: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阿拉伯之春”后,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叙利亚政策,客观上促成了ISIL的壮大。ISIL是叙利亚反对派中的重要力量,在叙利亚内战中壮大,并杀回了伊拉克。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培养了ISIL,喝下了自酿苦酒。
美伊合作可期
中国驻伊朗前大使华黎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伊拉克局势混乱是美国自食其果,美国可能不得不调整其政策。首先要调整对伊朗政策,现在美国必须要和伊朗合作。美国无力出兵的情况下,美国只能和伊朗合作。美国想和伊朗直接谈伊拉克问题。美伊关系必然要产生重大变化。未来伊拉克问题、叙利亚问题、阿富汗问题,美国都需要和伊朗谈。
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官员透露,华盛顿正在考虑与伊朗进行直接对话,讨论目前伊拉克的安全形势。这将是华盛顿和德黑兰在过去一年中迅速修复双方关系的最新举动。同时,美国和其他一些重要国家仍试图在7月底前与伊朗达成抑制其核计划的协议。
近日来,美国和伊朗都公开承诺在需要的情况下向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提供军事支持,并帮助马利基政府击退过去一周对巴格达和其他主要伊拉克城市发起攻势的武装分子。伊朗总统鲁哈尼称,伊朗政府对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进行合作持开放态度,并表示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相互致函。
华黎明还认为,美国的叙利亚政策也必须调整。ISIL实际上是利用叙利亚内战,得到了沙特等海湾国家的支持,在叙利亚内战中发展壮大。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同时也为ISIL提供了生存土壤。
今年以来,乌克兰局势和中东乱局给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华黎明认为,虽然美国把战略重心移向亚太的决心是明确的,但美国也不愿意放弃中东,这导致美国不得不分散精力。某种角度上,这对中国有利。
(实习生袁子焰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伊拉克北方石油繁荣能持续多久?
王琳
在当前伊拉克的乱局中,有一个地区与众不同,便是拥有全球仅存的巨型、未开发油田的伊北部库尔德地区。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Arbil)是个典型的新兴石油城,随处可见的起重机和大牌汽车在繁忙的马路上往来。石油工人和外国游客涌进奢华的酒店。
今年1月,新疏通的石油运输管道给库尔德地区带来机会。过去该地生产的原油都由卡车从库尔德自治区运出。这条由库尔德自治政府(KRG)建设的管道从埃尔比勒西南部的胡尔马拉(Khurmala)开始,全长250公里的管道通向伊拉克、土耳其边境,最终连接到地中海港口杰伊汉。伊拉克国内石油售价在每桶70美元,但国际市场的价格能达到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
伊拉克拥有全球排名第五的石油储量,约为1500亿桶。库尔德自治政府表示,占伊拉克国土面积1/10的库尔德地区的石油储量约为450亿桶,伊拉克总储备的近1/3。假设将库尔德自治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来衡量,其石油储量仅次于利比亚,位居全球第十。
石油热的背后暗藏库尔德人的独立梦。只是在新近极端组织的扰乱下,伊北部库尔德地区的独立梦受挫。
井然有序的库尔德地区
去年10月,库尔德自治政府称,库尔德地区石油产量可达到每天40万桶,到2015年能达到100万桶,到2019年将再次翻倍。对于只有520万人、面积与瑞士相仿、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石油收益源源不断增加的库尔德地区来说,在伊拉克境内大多数地区仍饱受战火动荡与暴乱之苦时,库尔德人的发展与生活水平又达到了新高度。
库尔德自治政府称,伊拉克战争后,库尔德地区秩序井然、安全,生活相对安定,没有巴格达的战火与动荡。
库尔德自治政府从2007年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出售石油开采合同,库尔德人的人均GDP从10年前的800美元剧增到5600美元。这样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当地居民受益,还有早期进入的投资者。
从1980~1988年两伊战争,到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20多年间,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包括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的石油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背后的原因有库尔德地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特别是与时任总统萨达姆的冲突,以及后来萨达姆政权倒台伊拉克所经历的一系列动荡。
石油振兴将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地区变成了整个南高加索和中东地区库尔德人的故土。与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不同,伊拉克的库尔德人自从1970年与巴格达政府签订协议以来,一直拥有自治地位。
改变地方与中央关系
石油也改变了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一次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是在两伊战争临近结束,萨达姆军队为了打击库尔德人和伊朗的勾结,对库尔德城市哈布贾采取化学袭击,造成5000多人死亡。
多年来库尔德人一直与巴格达石油部门相持不下。前者坚持其石油出口应当由库尔德人自主决定,后者却反对称,只有中央政府发放的出口许可才具有效力。也就是说,在伊拉克政府看来,包括今年通向土耳其港口的输油管道等单边出口的行径是公然违法,是对中央政府的挑战。
此前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殷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反政府武装占领前的摩苏尔由伊拉克政府军、逊尼派势力和库尔德武装共同控制。基地组织渗透后,没有人愿意单独承受这种攻击,包括库尔德武装。
但6月15日,媒体报道,库尔德武装接管了北部基尔库克省首府、石油重镇基尔库克。打击肆虐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装,伊拉克政府军需要与库尔德武装共同合作,以收复北部此前被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区,并保护库尔德政府辖下的三个北部省份。
伊拉克反政府武装在伊国内的一系列袭击已经不断逼近库尔德地区,库尔德新一轮的石油繁荣能否安然继续,现在是个大问号。
近日,“追光之旅·展望奥特曼60周年主题展”在上海新世界城举办。
会议重申伊拉克声援伊朗的立场,强调伊朗正遭受以色列的公然侵略,其目的是扩大冲突并破坏地区和国际安全。
美国白宫官员当天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知晓美国在中东人员的调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司法与行政对立,正在进一步加剧政治混乱和社会撕裂,引发深层危机。
根本出路是坚持政治解决,恢复对话谈判。暴力换不来安全,武力打不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