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亚洲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有关货币互换的清迈倡议多边化为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区域金融风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近日表示,7月17日,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修订稿正式生效,它是在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中国香港金管局之间开展的区域金融合作。此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将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从1200亿美元翻倍至2400亿美元;新建预防性贷款工具;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规划的脱钩比例从20%提高到30%。
央行表示,此次修订将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提高成员应对潜在的或实际的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的能力。
2000年5月,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东盟10个成员国以及中日韩(10+3)财长在泰国清迈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倡议》,以寻求建立“亚洲版的IMF”, 旨在强化本区域防范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敲响警钟,清迈倡议多边化是在原有清迈倡议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基础上建立的由10+3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多边货币互换机制,该协议于2010年3月24日生效。
据了解,各相关国家将通过货币互换交易向面临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参与方提供资金支持。各参与方有权根据协议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在其出资份额与特定借款乘数相乘所得的额度内,用其本币与美元实施互换。根据协议,各国能以本国货币换取美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认为,尽管亚洲的实体经济已经很强,但在金融市场一体化上还处于“婴儿阶段”,而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是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一步。
清迈倡议多边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持东亚金融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当前,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都拥有巨额美元外汇储备,将其中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区域金融的稳定资金,以适当方式为急需资金的国家提供必要支持,防止另一场亚洲金融风暴的侵袭。
强大的金融安全网至关重要,而货币互换安排有助于支撑市场信心,为全球、区域和双边金融市场的稳定提供一张安全网。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和投资中的重要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在货币互换安排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全球性的IMF和区域的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都是一种多边货币互换安排。
此外,借助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影响力,以及东亚地区经济安全网的构建,中国也正不断增强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截至目前,与中国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地区)已达23个,总金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
 
  地区领导人云集吉隆坡,连特朗普和卢拉也赶来了。
 
  东亚奇迹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
 
  如何缓解?
 
  东南亚家电及消费电子市场有望在2035年达到1500亿美元,但各个国家需求差异,不能照搬国内产品,也不宜用“一刀切”的策略。
 
  今年1—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