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进口车为何全球最贵?

温州商报 2014-08-05 16:39:00

责编:群硕系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军说,国内进口车市场垄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价格居高不下,厂商利润显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除税额较高外,国外车企操控销售渠道和销售限价攫取暴利。进口奔驰350汽车国内市场价139.8万元,国外零售价约56.5万元;路虎发现在国内售价118.8万元,海外仅为31.34万元;宝马X5国内售价88.7万元,海外仅30.74万元。

中国进口车为何全球最贵?

进口奔驰350汽车国内市场价139.8万元,国外零售价约56.5万元;路虎发现在国内售价118.8万元,海外仅为31.34万元;宝马X5国内售价88.7万元,海外仅30.74万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军说,国内进口车市场垄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价格居高不下,厂商利润显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对于进口车的殊高价格,汽车业内人士从未清楚说明其中缘由,始终含糊其辞:要么说高档进口车在中国卖得贵,是因为税高;要么推说中国“钱多人傻”,号称是纯市场行为,暴利是“愿打愿挨”,供求关系所致。

然而果真如此?稍微算算账就会知道,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从事20多年进口汽车经营的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整车进口事业部总监高济华介绍,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为25%,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分7档,最高为40%,即使以排量4.0升以上、税额最高的情况测算,一辆进口车应缴税额为车价的1.4375倍,国内销售很多进口车价格是国外同款产品的3倍,显然存在暴利。

大量热销车型,如宝马X5、奥迪Q7等,排量3.0升左右,税额为车价的0.95倍。也就是说,价格不应该超过国外市场的2倍。但市场上很多产品3倍都不止。

比如,路虎揽胜在美国售价合人民币54万元,满打满算完税后130万元左右,然而国内市场起步价是189万元;奥迪Q7的3.0T顶配车型,美国售价6万美元,完税后正常价格应该不到75万人民币,但国内售价超百万元。

上海外高桥汽车市场总裁张敏说,“同一款车型,刨除税收因素,价格在全世界都是可比的。事实是,中国进口汽车的价格远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他进一步指出,进口到中国的汽车到岸价就已经被提高了,把巨额利润留在了境外,外国车厂在华销售高档进口车的利润高于国际平均30%上下,靠的就是垄断。

秘密限定价格

攫取如此超额利润,是否如有些人说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厂家有权设置指导价格,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不存在垄断呢?

反垄断研究专家、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廪不认同这种观点。“厂商确实有权设置指导价、建议价,但不能限定、制定转售价格,也不能因为特许经营违反反垄断法。特许经营如果不是投资关系,只是相对交易人,如果限制、限定价格,显然是违法。也就是说,厂方如果规定经销店最低限价,就是垄断行为。”他说。

高济华等多名长期从事进口汽车经营的人士向记者证实,国外厂商限定国内经销商售价的行为长期存在。

一位经营着日本、德国、法国等多个品牌4S店的负责人说:“他们非常谨慎,从来都是口头限定,不留书面证据。因为明知是违法的,有的汽车巨头,前几年还在国内搞"价格委员会",就是把经销商秘密召集起来限定价格,后来被人举报后不敢公开再搞。但现在,毫无疑问也通过各种手段垄断销售价格。如果经销商敢卖低价,就会用"扣资源""商务政策"等多种手段严厉惩罚。”

魏士廪说,进口汽车通过销售代理商,往下进行分销转销,容易产生纵向垄断嫌疑,只要达成价格限制协议,就触犯了反垄断法。

“现在国内同地区4S店同款车价格基本一致,很可能有价格管控问题,但是外商一般不会保留书面证据,所以取证有难度。”他分析,国内进口车通过4S店单一渠道销售,再把价格提升了,在渠道上没有可替代性,实际上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种,利用独家销售权实施不公平高价销售,也是反垄断法明确规定违法的行为。

除了限价还控制渠道

上海外高桥汽车市场总裁张敏分析,一辆高级奔驰车,完税后国外厂商还有30多万元利润,保时捷、路虎等品牌就可能更高。这样的暴利在全世界都不可能有,显然就是其涉嫌垄断的行为造成的。“不管在消费品领域还是在家电等行业,渠道商的利润高于制造商的利润是常态,然而,只有在进口汽车领域,经销商利润普遍在10%以下,国外厂商利润甚至接近30%。这种批零利润严重倒挂的不正常局面,正是垄断的结果。”张敏说。

而且,进口汽车的垄断问题还不止价格那么简单。除了限价销售外,车厂强推4S店形式、垄断零配件配售、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等行为,都涉嫌垄断。

“进口汽车天价零配件就是因为垄断销售;禁止跨区域销售,还是为了限价。种种现象已经表明,高档进口车在华销售产生的超额利润,真正原因是控制了渠道,也就是垄断。只不过有的行为比较隐蔽,需要调查取证而已。”魏士廪这样说。

分析:进口车现行政策已无法适应市场

同样的德国宝马车,卖给美国、英国、意大利都很便宜,但是卖给中国价格高一大截,就是因为利用了规则的漏洞。 —专家说

记者近期走访调研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进口汽车经销商、汽车进出口商、汽车物流企业后发现,中国加入WTO初期制定的有关进口汽车政策,已不适应国内市场发展。一些品牌厂商利用政策漏洞,掌握了行业主导权,使其获得垄断地位并牟取暴利。业内人士呼吁,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应重新依据国际惯例,建立汽车贸易的自由竞争市场环境。

据了解,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规范国内汽车市场产销,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

从事汽车进出口政策研究20多年的上海市商务委机电处处长臧新兴说,在加入WTO初期,《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对于规范市场有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国内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爆发性增长,政策弊端凸显。由于各种权益向国外车厂高度集中,对其制约极其有限,导致国内利益受损。

百联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王仕龙说,“现在中国每卖18台车,就有一台进口车。而由于高度垄断,外商在华销售一台进口车的平均利润,几乎等于十多辆国产汽车。”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外车厂充分利用了《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存在的漏洞,涉嫌在华垄断经营,各种问题日益突出。

一位进口汽车政策研究专家说,进口汽车市场乱象的深层次根源,是相关管理政策赋予国外汽车厂商决定权和支配权,逐步形成了垄断,而且情况日益严重。他举例说:“以前4S店还可以自行进口车辆,这两年,几乎都是总代理统一进口分配。多一个环节就又多一道利润,而且还可以用货源进一步控制4S店。几乎一切权力都捏在国外厂商手里,不管是价格还是销量,或是商务政策,都是主机厂说了算,这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所以,现在放开市场、公平竞争很重要。同样的德国宝马车,卖给美国、英国、意大利都很便宜,但是卖给中国价格高一大截,就是因为利用了规则的漏洞。”这位专家说。

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调整现行的汽车管理政策,适度开放进口市场,打破垄断,优化国内汽车市场结构,营造公平贸易环境。

发改委反垄断部门回应:

密切关注进口汽车价格畸高问题

记者20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反垄断部门相关人士处获悉,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经不下两年。这位人士没有透露具体的反垄断调查时间表。

这位熟悉反垄断工作的人士说,两年前,新华社有关报道披露了中国大陆市场进口和合资汽车价格畸高等问题,我国反垄断部门就开始密切关注这个问题。

据社会科学院反垄断专家介绍,国外对大型公司垄断行为的调查往往要经历数年。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反垄断部门成立不过数年,面临人手不足、经费紧张等问题,对众多行业存在的垄断问题往往只能选择相对重大或紧迫的问题。综合新华社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