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优,这个在中国被称为配音演员的职业,在日本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与影响力。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龙在其有关职业规划的热销著作《13岁的Hello Work》中也将“声优”收入其中。在今年初的一项各类职业的人气调查中,声优甚至超过漫画家和主播等颇受日本青少年追捧的职业,排名第6,仅次于体育运动员、西点师等。(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和中国观众喜欢看字幕版的外国电影有所不同,日本观众近年来有更倾向于看配音版的外国电影的现象。再加之日本本身拥有强大的动漫产业,每年有无数新制的动画片等待声优完成配音工作。因此,声优在日本的日子过得相对“滋润”一些。
中国年轻人里,喜欢日本动漫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中国青少年立志将来去日本学习与动漫有关的知识,其中就包括成为一名声优。
那么,要在日本成为一名声优,需要经过怎样的培养过程,声优的“钱”途又到底如何呢?
一部片子1.5万日元
在日本要想成为声优,一般来说需要在培养声优的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接受正规训练,培训完成之后与经纪公司签约,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声优。而当你的名字出现在日本演员工会的“新人登录”的名簿之后,恭喜,你就可以开始接配音的工作了。
在声优圈子里,新人一开始会被称作“Junior”,不管是为30分钟的动画,还是长达2小时的电影配音,初来乍到的声优出场费一律都是定价:一部片子15000日币(约合人民币900元)
在完成了3年“Junior”期之后,你就将进入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晋升制度之中。每上升一级,你的出场费就会增加1000日元,依此类推,直至金字塔的顶端,成为拥有众多拥趸,经验丰富的大牌声优。
在基本的出场费之外,还有按照作品的时长和被其他作品转用的次数所设置的系数,比如,一位出场费16000日元的声优,如果乘上50%的时长系数,那他所获得的酬劳总额就是24000日元。
新人也有机会出头
因为制作费紧张的关系,有一些制作团队需要根据实际的预算情况来选择声优,因此,分级明确的声优晋升制度的存在,让这些经费捉襟见肘的团队更容易选择合适的演员。
如此的制度设计,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可能会存在新人声优难以出头的可能性。例如,一些对于作品质量有要求的制作团队就不愿意选用等级偏低、经验不够多的声优。
但是,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外,还留给了一些能力出众的新人演员成功的机会。比如在给所谓“洋画”(外国电影)配音时,那些虽然还是“Junior”,但能够配老人、高壮的黑人或者大块头的白人等特殊角色的新人声优,会更加容易受到青睐。或者能在一部作品中同时出演多个角色的新人声优,也往往会很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因为制作团队就可以节省聘请其他声优的经费。
这样的新人被称为“Super Junior”,他们周一到周五,每天配两、三部作品,周末甚至还能再配一部长篇电影,工作日程排得满档,可以说是“哪儿哪儿都能看到他”。
最近,影院未公映版DVD和卫星电视节目等预算比较少的项目中在不断增多,新人受重用的情况看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同时,也有不少声优在从新人阶段进入金字塔结构之后,马上少了很多工作机会。这一情况在动画片中尤为明显,因为对于动画片来说,声音同角色的个性吻合是最重要的标准,和经验丰富与否则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如果你是从Junior时代起就出类拔萃的声优的话,那是不用太担心“钱”途的。
当前,美国企业资本支出意愿持续低迷,招聘活动与投资意向仍未复苏。
日本现有的65岁以上独居老年人口已高达700万。谁来承担这些老年人的护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美国将对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日本进口产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
产业空洞化与人口减少导致的劳动力人口不足问题的叠加效应对于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值得关注与借鉴。
他认为必须正视过去的历史,并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