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优,这个在中国被称为配音演员的职业,在日本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与影响力。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龙在其有关职业规划的热销著作《13岁的Hello Work》中也将“声优”收入其中。在今年初的一项各类职业的人气调查中,声优甚至超过漫画家和主播等颇受日本青少年追捧的职业,排名第6,仅次于体育运动员、西点师等。(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和中国观众喜欢看字幕版的外国电影有所不同,日本观众近年来有更倾向于看配音版的外国电影的现象。再加之日本本身拥有强大的动漫产业,每年有无数新制的动画片等待声优完成配音工作。因此,声优在日本的日子过得相对“滋润”一些。
中国年轻人里,喜欢日本动漫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中国青少年立志将来去日本学习与动漫有关的知识,其中就包括成为一名声优。
那么,要在日本成为一名声优,需要经过怎样的培养过程,声优的“钱”途又到底如何呢?
一部片子1.5万日元
在日本要想成为声优,一般来说需要在培养声优的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接受正规训练,培训完成之后与经纪公司签约,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声优。而当你的名字出现在日本演员工会的“新人登录”的名簿之后,恭喜,你就可以开始接配音的工作了。
在声优圈子里,新人一开始会被称作“Junior”,不管是为30分钟的动画,还是长达2小时的电影配音,初来乍到的声优出场费一律都是定价:一部片子15000日币(约合人民币900元)
在完成了3年“Junior”期之后,你就将进入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晋升制度之中。每上升一级,你的出场费就会增加1000日元,依此类推,直至金字塔的顶端,成为拥有众多拥趸,经验丰富的大牌声优。
在基本的出场费之外,还有按照作品的时长和被其他作品转用的次数所设置的系数,比如,一位出场费16000日元的声优,如果乘上50%的时长系数,那他所获得的酬劳总额就是24000日元。
新人也有机会出头
因为制作费紧张的关系,有一些制作团队需要根据实际的预算情况来选择声优,因此,分级明确的声优晋升制度的存在,让这些经费捉襟见肘的团队更容易选择合适的演员。
如此的制度设计,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可能会存在新人声优难以出头的可能性。例如,一些对于作品质量有要求的制作团队就不愿意选用等级偏低、经验不够多的声优。
但是,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外,还留给了一些能力出众的新人演员成功的机会。比如在给所谓“洋画”(外国电影)配音时,那些虽然还是“Junior”,但能够配老人、高壮的黑人或者大块头的白人等特殊角色的新人声优,会更加容易受到青睐。或者能在一部作品中同时出演多个角色的新人声优,也往往会很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因为制作团队就可以节省聘请其他声优的经费。
这样的新人被称为“Super Junior”,他们周一到周五,每天配两、三部作品,周末甚至还能再配一部长篇电影,工作日程排得满档,可以说是“哪儿哪儿都能看到他”。
最近,影院未公映版DVD和卫星电视节目等预算比较少的项目中在不断增多,新人受重用的情况看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同时,也有不少声优在从新人阶段进入金字塔结构之后,马上少了很多工作机会。这一情况在动画片中尤为明显,因为对于动画片来说,声音同角色的个性吻合是最重要的标准,和经验丰富与否则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如果你是从Junior时代起就出类拔萃的声优的话,那是不用太担心“钱”途的。
日本将立即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量,并大幅扩大进口配额。日本将购买价值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生物乙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此外,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
为何会出现“历史性惨败”?石破茂能否留任首相?日本未来政坛又有哪些可能的趋势?一文了解↓
“三党执政”还是“在野联合”?
这是一个由改变人而改变社区,进而走出本地无限扩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