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50岁的门槛,李宗盛似乎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50岁后,他写了两首爆红的歌,做了一个简单生活节,开了一些演唱会,从事业到生活,可谓简单明了。
50岁前,李宗盛有他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写着犀利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洞悉都市男女的情欲、痛苦和隐秘心事,界定了自己华语音乐教父的地位。50岁后,他想要最真实地面对自己,不再解析别人,而是将笔触对准自我内心,剖析一个老男人的心声。在回到“我”的阶段后,他写了《给自己的歌》和《山丘》两首歌,一夜爆红。
很多人听着《山丘》痛哭流涕,李宗盛有些纳闷,“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是首悲伤的歌。我觉得《山丘》是给过了山丘的人听的,有人说听了这首歌很想哭,我觉得他应该还是在往上爬。山丘,其实是一种信念,它的高低你要量力而行,要有自知之明。一个开出租车的师傅也有他的山丘要翻越,也有他的人生感慨,所以我觉得不必要一定是觉得人生的蹉跎啊,或是大起大落,不是的,就是一个感怀。唱的时候我也没觉得特别伤心,就是一般地把我想要讲的话讲出来,大概就是这样。所以“山丘”只是我讲了自己想讲的话。”
越过山丘的李宗盛明白自己的位置,他也明白,只有从自我角度出发,“自顾自地干我自己的事情,用我的角度、从我工作的需求(出发)”,才可接近最真实的自己。创立自2006年的台北简单生活节,某种程度上算是李宗盛从另一个侧面思考生活、洞悉时代的方式。
2006年,定居北京的李宗盛发现,自己离开台北已经5年,“觉得和这个城市有点生疏起来,有时会想象这个城市现在是什么样子,那边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在意的事情有哪些,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就如同你离开了上海很长时间,你开始想念这个地方,开始好奇这个地方。”
于是,当他的弟弟、音乐人张培仁来找他商量做简单生活节时,他马上答应,怀着单纯而天真的想象参与其中,“我乐于和一些有着同样单纯的生活想象的人聚在一起。”
虽为音乐教父,李宗盛没有把音乐元素纳入其中,“在简单生活节里,音乐人只是扮演一个配乐的角色,唱歌鼓励这些人,主角是这些年轻人,音乐并不是主体。第一届的时候,我见到了许多享受、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的人聚在一起,我发现原来台湾有这么多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今年10月4日至6日,56岁的李宗盛将台北简单生活节带到了上海,“上海的简单生活节和台北的绝对不一样,但我不认为这是水土不服。比如过中秋节,两边的居民对这同一件事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文化习惯的差异,居民素质的不同,都会造成差异,这并不是不好的事情,反而会投射出每个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但不管在哪里办,我们要讲的东西是一样的——专心致志,简单生活。”他所期待的,是上海简单生活节能够呈现出与台北不同的样子。
如果说特殊之处,李宗盛将在上海简单生活节里开辟一个自己的场地,让人们从这个名为“李吉他”的空间里更全面地了解李宗盛这个人。此外,由李宗盛设计的包和T恤将在现场售卖,他做这些产品的念头很简单,通过包与T恤传递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我们的包,所有灵感都来自于工具。我用的包是水管工的包,用来装相机什么的。拿我的包出去不会很有面子,它不是名牌包,而是陪着你流泪流汗的,是在你的奋斗过程中陪你一起的。”李宗盛说,他将自己生活中的很多灵感都汇入T恤设计中,且跟音乐相关,比如“一个热衷瑜伽的鼓手”、“四个不应该在一起的人”、“安心做个手艺人”系列等,“我们每一件T恤,每年每款只做500件,布都是自己去织的,织完卖完就没有了,每一件T恤都有一个编号。我不是设计几件衣服要赚你钱,我只是想告诉你李宗盛看待T恤、看待包的方式。”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通过42件作品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现了当时艺术家对“现代性”的探索与实践。
恒鑫生活中签号出炉 共2.47万个
表面上看,你都可以自主选择,有时甚至选择多到不知道选什么好,但事实上,你常常难以做主——这就是消费社会中的困境。
第一财经梳理来看,按可比口径回溯后,M1与M2的剪刀差现象有所缓和,除1月外,2024年各月末的M1同比增速普遍上升1—4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纪元,其中大多数日常互动将不再是与其他人的交流,而是与人工智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