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深振业清仓中洲控股股权 或藏深圳国资委改革新动向

一财网 2014-10-09 14:08:00

责编:群硕系统

10月9日早间,中洲控股发布公告称,深振业A于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1.34%股份,持股比例降至0。

正如市场所预期的,深振业A(000006.SZ)终于将其在中洲控股(000042.SZ)的股权进行了清仓,这一举动或隐藏着深圳国资委改革的新动向。(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10月9日早间,中洲控股发布公告称,深振业A于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1.34%股份,持股比例降至0。

为了清仓,深振业前后共四次减持中洲控股的股份。告显示,深振业A于9月16日、9月10日、9月23日分别减持中洲控股2.19%、2.06%、1.46%股份。

在减持之前,深振业在中洲控股的持股比例为7.05%。

实际上,深振业早在两年前就有了清仓中洲控股股权的计划。2012年2月,深振业A公告称,拟将所持中洲控股7.05%股权悉数让予关联方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深圳国资委”。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深振业A减持中洲控股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

深振业A自1995年即入股中洲控股,并从2007年起对中洲控股的持股比例始终维持在7.05%。彼时,中洲控股的名字还是“深长城”,与深振业都是深圳国资委旗下的地产公司。

当时,深振业与深长城存在交叉持股的问题,深长城同时持有深振业A 3.31%股份。而同为深圳国资委旗下的地产公司,两家企业的同业竞争问题也日渐显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深振业决定退出中洲控股,但最初这个方案因深圳国资委及关联方回避表决而遭中小股东否决。

而此次深振业完全退出中洲控股,或许隐藏着深圳国资委改革的新动向。

从去年开始,深圳国资委改革悄然展开,主要是加快退出无效低效资产,推进资产集中于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并以上市公司为主要整合平台,加大同质资源的整合力度。

中洲控股便是深圳国资委退出的第一家上市房企。2013年6月,深圳国资委将其持有的中洲控股19.75%股权转让给民企中洲地产,不再是中洲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加上深振业清仓,目前深圳国资委仅间接通过其一致行动人远致投资持有中洲控股10.05%股份,远远低于第一大股东方中洲地产及第二大股东方“联泰系”的持股比例。

有分析认为,深振业将作为深圳国资委最为主要的地产平台。然而,在资本市场上,深振业被生命人寿大举增持。中报显示生命人寿于二季度大举增持约 4.64%,逼近举牌红线。

国资委作为应对,于第二轮爬行增持窗口开启之际分别于 6 月底和 7 月初增持了 1%,累计持股升至 33%,目前振业股权结构呈现三方资金(国资系33%、宝能系 15%、生命系 4.64%)角逐的态势

方正证券郭艳红表示,考虑到宝能系和生命系均属于潮汕背景的企业,深国资为进一步确保控制权地位,将有望在中报后进一步增持至34%,而宝能和生命如果进一步增持,则股权争夺战将一触即发。

对此,平安证券研究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央鼓励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但对险资心存芥蒂的深圳国资委来讲,我们相信单一的产业资本目前尚不是其心仪的合作方。在振业、天健等屡遭险资举牌后,面对“野蛮人”新一轮的入侵,我们推测国资委一方面将通过持续增持把控控制权(如持续增持深振业),另一方面不排除采取其他反收购策略,手段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增发扩大股本或提高国资委持股比例、以增发或其它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