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交易成本超A股 投资者需付费看行情
沪港通下周一(17号)正式启动,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大型证券公司开户数已过万,交易成本成为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记者多方了解获悉,港股通的佣金水平整体超过A股,而投资者将来也需要付费获取即时行情。
交易成本超过A股
“我们公司没有对港股通佣金进行统一划线,各个省根据当地的佣金水平进行调整,整体来说,基本在千分之一以上。”某小型证券公司沪港通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沪上某券商资深经纪业务人士也表示,监管层没有对港股通的交易佣金做具体要求,所以公司总部也没有硬性规定,只是对营业部征收的佣金费率有一个大概的指导价,在万分之六到千分之一之间,新业务上线初期,也应该是高于A股现有的平均佣金水平。
“我们对A股、港股通投资者一视同仁,佣金费率统一都是万分之三。”某大型上市券商沪港通业务负责人表示。不过他也坦言,就算费率持平,由于券商向投资者收取的佣金是使用交易通道的净佣金水平,而内地投资者买卖A股的佣金已包含了交易所征收的规费,所以基本是高于A股的现有收费水平。
根据上交所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港股通通关测试和上线工作的通知》,买卖港股的交易税费繁多,包括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交易征费、投资者赔偿征费、股份交收费用及股票印花税等,合计在千分之1.1左右。上述收费属固定费用,由交易所、证监会、特区政府强制收取。
投资者需付费看行情
付费行情谁买单,这一让国内大小券商左右为难的话题近期也被投资者反复提及。根据港交所相关规定,从业务开闸到今年年底,港交所向内地所有港股通投资者免费开放十档即时行情。这意味着,自2015年起,只对投资者免费提供一档行情,投资者若想继续查看十档行情,则需向港交所缴纳一定数额的数据服务费。
“港交所规定个人投资者每人每月收取80元,机构投资者每户每月120元。此外,券商还需向港交所授权的数据服务商支付一定的费用。”某券商经纪人士表示,现在公司初步拟定下来的方案还是客户自己买单。
“我们也想过给投资者买单,但真心买不起。”某大型券商经纪业务人士表示,按此计算,每名港股通投资者每年需花费960元。公司现在的开户数已经超过2万户了,如果完全由券商买单,每年光付给港交所的行情成本就是超过2000万元了,这还不包括支付给港交所授权的数据服务商的钱。
一家中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相关人士透露,公司现在拟定了两个方案。一是总部先行垫付,到年底按开户人头数,摊在每家营业部的成本上,至于营业部是否向客户收取,由营业部自行决定;二是营业部每月自行上缴其所在营业部的港股通投资者的行情费用。
也有券商半卖半送,据悉,华泰证券兜底了券商向港交所授权的数据服务商所支付的费用,因此在该券商开通港股通权限的投资者只需每月支付80元。(上海证券报)
高盛:沪港通催生全球第二大股市 券商银行股被持续看好
本报讯“沪港通”启动在即,市场关注度急剧提升。在这样一个特殊时点,A股市场近期出现“二八”分化,银行、券商等蓝筹股不断受到资金追捧。这种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投资脉络,未来是否还会得到延续?从目前大多数主流机构的观点看,蓝筹股的机会似乎真的来了!
香港放开兑换人民币上限1万亿资金池配合“沪港通”
11月12日下午消息,为了配合“沪港通”业务下周一开通,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宣布,香港居民目前兑换人民币每日2万元的上限也将从下周一取消,不过每日汇款8万元的限额则维持不变。
据悉,目前2万元人民币的兑换上限自2004年开始启用,依据是当时签订的人民币清算协议,兑换人民币评判地点在上海。陈德霖表示,从此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的评判机制从在岸市场上海改为在离岸市场香港直接评判,因此过去的各种人民币融资、贷款等限制都不再适用。这将有利于香港金融机构推出和发售人民币的理财产品,也会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提升到更高的台阶。陈德霖表示,香港金管局也已经通知各银行,银行方面均表示早已经做好准备,都可以做到下周一开始在新规则下运作。
“我们认为香港人民币市场的资金池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外汇市场也已经有相当的深度和规模,以后银行为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陈德霖表示,“相信限额取消以后,香港居民参与沪港通以及各种人民币交易会更加方便”。沪港通开通后,香港投资者有购买A股的需求,因此金管局估计本地投资者对人民币兑换的需求一定会增加,“但暂时还很难有一个量化判断”,陈德霖称。
陈德霖还表示,无需担心放宽香港居民每日人民币兑换限额会冲击外汇市场,因为现在香港人民币外汇交易已从过去几十亿美元到了200-300亿一天,与此相比本地居民的兑换需求非常有限,因此放宽居民兑换上限并不会对市场有什么冲击。
高盛:“沪港通”催生全球第二大股市
高盛最新的策略报告提出一系列颇具震撼力的观点,其中包括:“沪港通”本质上催生了以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股市,仅次于纽交所;从资金交易角度看,其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落后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
高盛认为,A股在全球市场中被长期低估(相比GDP),特别是在A股对于经济增速更为敏感(相较H股)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与历史水平比较,A股的总体估值低,分红则相对较高。A股目前股息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5%的上市公司有165家,市值为2440亿美元。
对于“为什么沪港通对A股投资者如此重要”这一问题,高盛认为,中国家庭资产构成更多倾向于房产和现金,2010年中国家庭资产中房产比重占70%左右,而家庭金融资产中72%由现金构成,仅7%为股票。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沪港通”为他们提供了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渠道。此外,A股散户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成长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沪港通”为他们带来选择低估值成长型港股的机会。
高盛从A股、H股和港股中挑选的20只沪港通股票,挑选股票的标准包括:稀缺价值、对GDP增长的敏感性、QFII持仓、较高/稳定的收益率、AH股折价股和恰当的管理层激励机制。就香港上市公司而言,有三类机会是A股所不具备的:1.地域方面(来自非内地之收入);2.行业方面(稀缺性价值);3.业务方面(内地家庭熟悉之品牌)。此外,高盛认为内地投资者较偏好增长型及市值偏小的股份,而在香港上市的类似股份,估值低于A股,有望得以重估。
高盛认为能够吸引A股投资者的港股包括:汇控(00005)、腾讯(00700)、友邦(01299)、和黄(00013)、联想(00992)、光大国际(00257)、康哲药业(00867)、广汽(02238)、华能新能源[3.19%](00958)及港交所(00388)。10只全球投资者会有兴趣的“沪股通”股份包括:上汽集团(600104)、贵州茅台(600519)、大秦铁路(601006)、宝钢股份](600019)、海螺水泥(600585)、天士力(600535)、中国国旅(601888)、复星医药(600196)、上海机场(600009)及中信证券(600030)。
银行、券商股被持续看好
记者注意到,在“沪港通”的预期下,市场形象较好的大蓝筹和金融股的受关注度明显提高。尽管近期相关股票已经明显强于其他股票,但后市仍被机构继续看好。以银行股为例,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邱冠华周三明确表示:在估值面前,银行的基本面是足够硬的,当前机构参与热情正在提高,建议不要犹豫:这个时候,要配银行!
邱冠华认为,目前16家上市银行股价所隐含的未来一年不良率悲观预期为15.82%。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一年银行业不良率没有超过15.82%,现价买的银行股就值这个钱。但真实的数据是:①2014年三季度末全行业报表名义不良率约1.10%;②投资者审视标准的真实率约为4.01%(将报表关注类贷款等同于不良贷款计算)。从这个角度而言,银行股股价隐含的悲观预期已经远远超过真实情况,银行股的安全边际是足够的。
邱冠华目前对银行股的推荐顺序依次是:民生银行(600016)、爆发银行(地方国企改革主题统称)和平安银行(000001)。
此外,兴业证券策略研究部张忆东团队指出,自4月10日“沪港通”消息公布至今,A-H平均溢价率从-1%上升至4%,上海-香港双边挂牌的高折价A股(折价率>10%)的个数目前仅剩8只,包括海螺水泥、中国平安、华电国际、中信证券、中国人寿、华能国际、农业银行和中国太保。兴业证券认为,中期来看,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将促使蓝筹股进行价值重估,蓝筹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而短期的“沪港通”赚钱效应可能超市场预期,其中券商及A股特色板块弹性更大。(投资快报)
沪港通:牛市的临门一脚 重新想象A股
重新想象A股
久违的A股逼空行情终于在沪港通正式公布开通日期之后,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
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两地证券监管部门决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启动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
记者了解到,这一时间表虽比此前市场猜测的10月27日晚了20多天,但时值APEC会议正在北京举行,这无疑是内地送给香港的一个“大礼包”,同时也是给了A股一个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机会。
11月10日当天,上证综指大涨55.5点报收于2473.67点,涨幅高达2.3%;随后一天,A股在上午继续大幅上扬突破2500点关口,最高涨至2508.62点,创下三年来的新高;其中,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三大板块充当了拉升指数的急先锋。记者统计发现,能从沪港通业务开通后直接受益的券商板块,从10月28日开始到现在,整体涨幅已接近20%,银行保险股则由于与港股两地股价存在倒挂,也成为资金竞相追逐的板块。
“沪港通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两地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为人民币回流提供了一个渠道,进而实现人民币走出去、离岸市场沉淀、资金回流增值的大循环,有效地避免了境内资金外逃的风险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干扰,是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措施的绝妙安排。”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券商备战开户活跃
11月10日,记者在海通证券[5.92% 资金 研报]上海一家营业部看到,已有专门的柜台开通沪港通业务,而在11月11日下午两个小时的交易时间里,一直有相关投资者咨询或开通了这项业务。
“虽然沪港通对于投资者投资港股有50万元的门槛设置,但是对于我们的大客户来说,这些投资者开户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经过此前的多轮测试,我们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已经到位,就等下周正式运行。”这家营业部负责人周伟(化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一位当天前来开户的陈姓投资者称,以前要投资境外股票还要开外币账户,现在一个账户可以购买两个市场的股票,人民币可以购买两种标价方式的股票,这样投资起来比较方便灵活,同时还可以做差价;虽然香港市场股票波动比较大,而且不设涨跌幅限制,不过现在沪港通的股票标的范围都是一些蓝筹业绩优的企业,可以参与一下。
根据此前两地监管部门的安排,沪港通总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参考交易标的证券268只,首批参与会员89家。
“在沪港通运营初期,这一额度尽管比较保守但应该足够了,监管层担忧的其实并不是技术细节,而是市场交易不活跃。”11月12日,平安证券上海一位负责沪港通业务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11月10日,上交所发布通知称,11月15日将进行交易系统通关测试,上交所设立的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也将于11月17日在上交所网站沪港通专栏正式发布参与港股通业务会员名单和当日港股通股票名单。
据记者了解到,在沪港通初期,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通的标的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及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在沪市被列为风险警示板股票的A+H股的相应H股,不在港股通股票范围内,目前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建筑和消费品制造业三大行业。
“相比于境外一般都是机构资金投资A股,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需要了解的除T+0、不设涨跌幅限制外,还有如买卖申报数量单位;另外相对A股,港股个股股价受到意外事件驱动影响而表现出的股价波动幅度,相对A股更为剧烈,投资者持仓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海通证券上海某营业部沪港通业务负责人陈林看到机会的同时也看到了风险。
八万亿美元涌入?
随着沪港通大幕徐徐拉开,全球资本正集中涌向A股市场。
11月7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表示,对沪港通的“钱景”十分乐观。他认为,这将带来世界上高达22万亿美元的银行资产向资本市场转移,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资产规模的一次重新平衡,其中的七八万亿美元资产可能会流入A股,使得A股的市场体量在未来五到十年获得巨大增长。
据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11月10日介绍,截至2014年9月,QFII合计约622亿美元投资额度,RQFII合计总额度2883亿元人民币。沪港通这一创新机制将在原有合格境外投资者的制度安排基础上,拓宽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股市的渠道并形成有效补充,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A股市场估值在全球处于低位,特别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代表的上海市场,而此次沪港通试点中沪股通的投资标的主要为质地较好的上证180[1.41%]指数和上证380[1.81%]指数的成份股,无论是从纵向历史对比还是从横向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这些蓝筹股均具备估值优势,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通过沪港通流入A股市场,为市场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李大霄称。
那么,A股就真的迎来了大牛市了吗?在本报记者采访的诸多业内资深人士看来,“也并不尽然”。上海一位资深股市投资者李涛(化名)11月12日对记者分析称,沪港通对A股市场的短期影响,从大盘指数2300点上涨这波行情看,仍然是结构性行情,管理层推出支持政策包括沪港通、自贸区、“一带一路”后,市场成交量逐步放大,显示增量资金涌入,沪深股指也在近期创出年内新高;沪港通真正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则是要观察未来国际资金是否将持续流入内地,促使A股市场的估值结构向成熟市场靠拢。
“国内股市依然处于低位,美国市场则持续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估值已达18倍,沪深300指数仅11倍,全球主流指数中最低。港股通开闸后,海外机构的价值投资理念将直接影响A股,被过度低估的蓝筹股将重新获得青睐;而沪港两地上市的股票部分A股的价格仍远低于港股,沪港通开闸将进一步拉平两地的估值差异。”李涛称。
A股“融入”世界
沪港通的启动,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意味着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钱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较于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规模,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核心在于推动资本项目在风险可控下逐步开放。
“资本项目开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步骤,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利。一旦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打破美元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话,就能使国际资本流动趋于平衡,从而有望避免目前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及退出给全球资本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沪港通或许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型的操作方式,将打开资本项目有限开放的新通道。”钱军分析称。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则认为,不管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均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实现了人民币跨境流动,有利于在资本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开人民币管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沪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能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明确了它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同时,沪港通可以缓解上海自贸区给香港带来的竞争压力,两地可以携手进退。”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也表示。
据苏培科分析,沪港通其实打开了中国资本项目有限开放的新通道。如果中国资本项目不开放,香港市场缺少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品,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转不起来,其离岸人民币中心难以有效确认。香港虽然存留了很多人民币存款,但利用率和收益率很低,如果不开拓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品市场,则境外的人民币还会回流内地。显然,这也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主要动力。(华夏时报)
一财号大V观点: 当上证突破3500点、3600点等关键点位时,券商、保险等大金融板块往往出现异动引导市场做多情绪,这正是大资金试图点火引爆牛市行情的体现。我们认为,现在A股步入牛市需要的各类条件都已经就位。 周末外卖补贴大战,谁是赢家? 消费者看似是外卖补贴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实则暗含风险,长期的低价补贴会重塑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和心理参照点。当低价成为常态,消费者对正常价格产生排斥,平台未来任何理性提价或减少补贴的行为都将遭遇巨大阻力,形成难以摆脱的低价依赖症。商家承受的成本压力和服务降级最终必然传导至消费端。
A股当前或正处于全面牛市的起点,后续仍有充足上涨空间。
有望继续突破2024年10月3674点。
A股市场近期持续走好,沪指站稳3500点,截至发稿已冲破3600点,金融蓝筹带动市场突破关键阻力位,成交量维持在1.4-1.5万亿高位,资金活跃度显著提升。
一周时尚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