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或将因2800秒的吸烟镜头面临高额罚款。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下称《禁烟令》)规定,全面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在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中播放吸烟镜头或者出现烟草制品的媒体,由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先不说究竟哪位网友如此辛苦统计吸烟镜头时常,且问剧中角色在那个战乱年代不抽烟抽啥?
2012年,广电总局曾对电视剧创作提出六项要求,严厉指出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按照这一点来说,《北平无战事》里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和国民党军统王蒲忱出现吸烟镜头实属还原历史真相,导演在尽力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虽说影视剧禁烟涉及国计民生,因为按照统计,过去100年已经有多达1亿人丧命于“烟”,如果任由烟民扩张,到21世纪末将有10亿人被烟夺走性命。但在影视剧中实行如此一刀切的政策真的好么?
角色被禁烟 导演很火大
贾樟柯24日通过微博转发了《禁烟令》,并留言怒斥:神经病!
影视剧禁烟早在2011年便露出端倪。
2011年2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发布,要求严格控制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同时,通知还要求严控以“艺术需要”“个性化表达”为名出现吸烟镜头,应尽量用其他形式代替吸烟;对确因剧情需要出现的吸烟镜头,应尽可能缩减镜头的时长和频率。
按照中国控烟协会的统计,2009年的大片《风声》烟草镜头占总片长的4.82%;《建国大业》的烟草镜头甚至占总片长的11.76%。为了警示众人,中国控烟协会2011年起,每年为影视作品颁发“脏烟灰缸奖”,《悬崖》《大上海》等都曾上榜,但最后没有作品派代表领奖。
香烟迅速作为一项带着时尚和性感印记的物件,已经和电影展开大半个世纪的纠缠。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吸烟是顶时髦的一件事,女演员在电影中施展性魅力的手段之一,就是架上一支香烟,将自己半掩在烟雾里。
虽然抽烟被众人所不耻,但有多少人敢说你没有对如下镜头魂牵梦萦:
《风声》里周迅吸烟的媚态、李冰冰吸烟的深沉;
《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叼着烟在钢琴前忘情演奏的桥段可谓经典;
《功夫》里包租婆叼着烟满头卷发的经典彪悍女形象;
《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烧钱抽烟的一幕;
……
也难怪贾樟柯会发飙吐槽,一只烟虽小,却是成就角色的关键道具,不知道被禁烟后的贾导今后要用什么道具来代替这魔幻的一支烟了。
该不该给历史人物“戒烟”
众所周知,鲁迅、毛泽东等人都是出了名的“烟鬼”,无论是创作还是开会都是烟不离手,抽烟已经成了他们的个性化标志之一。
究竟该不该禁烟,各界也是说法不一。
“不抽烟的鲁迅,也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抽烟只是作家的某种生活习惯。生活中的鲁迅说不定还有其他不良习惯,难道我们为了艺术创作就都要表现出来吗?”对于是否要在今后的影视剧中帮助鲁迅“戒烟”,资深制片人马中骏赞成,“不抽烟的鲁迅还是鲁迅”。
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则认为,对于鲁迅这样的历史名人,影视剧的“禁烟令”应该适当网开一面:“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帮鲁迅‘戒烟’,没有烟的鲁迅绝对是人物的硬伤。鲁迅创作时,往往几天几夜不睡觉,维系他的就是手边的香烟,这是鲁迅个人的符号,删了是对人物塑造的重大缺陷。”导演张纪中也持相同观点:“这是鲁迅的个性,拍的时候很难删。”
那么导演和演员又是作何感想呢?
濮存昕称,他们在话剧舞台正身体力行地响应禁烟运动,“正在演出的《洋麻将》,我只叼着雪茄不点。从作为知青16岁开始抽烟到现在,我自己不怎么抽烟,但也没刻意戒过,只是演电影《鲁迅》的那段时间,因为角色需要抽的多一些。我曾经写过一份政协提案,就是提议要以立法的形式,对于一些不得不出现抽烟画面的影视剧组,要承担禁烟公益广告播出的费用,以此倡导一种风尚。”
导演张黎也表示,这个决定我完全支持,因为无论是表现人物情绪还是什么,“烟”这个道具、支点不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有难度的是历史伟人,比如我正在拍的《少帅》(原名《张学良》)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这个戏里的毛泽东是拿烟而不吸烟。
不抽烟叼辣条?
究竟影视剧中该不该、能不能出现吸烟镜头的口水仗估计还要打上一阵,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有哪些东西可以替代香烟?辣条?棒棒糖?或者小苹果?
小编决定试一下时下火热的辣条,图片做完心已碎,让我一个人哭会先。
志明:你的辣条什么味?
春娇:辣中有点酸。新产品,你尝尝?
哥当年叼根辣条也能打天下!
辣条,辣条,到底谁才是真的卧底?
我靠,我的烟呢?
(参考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