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科院:今年“两海”大局趋稳 菲律宾挑衅短期难变

一财网 2015-01-15 11:23:00

责编:李秀中

张蕴岭认为,2015年,中国同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总体向好;“两海”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但个别国家如菲律宾等的挑衅行为短期内不会改变;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在高风险期。

中国周边地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安全形势?2015年会出现哪些新变化?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评估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调整,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依然复杂多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全形势的调整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地区安全中心主任张蕴岭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

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15日发布的《磨合与塑造: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常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4—2015)介绍,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延续了近年来大国博弈复杂、热点问题凸显和安全风险较高的特点。

“总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张蕴岭说。

张蕴岭认为,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大国战略威胁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性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性部署主要体现在其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上。从态势上看,一方面美国的战略运作对中国周边的安全空间形成了挤压;另一方面,助长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安全担心,加剧了一些热点问题的升温;日本在战略上遏制中国的指向性很强。特别是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加速发展,容易把日本的对华政策推向极端;印度是一个综合实力上升较快的大国,与中国有着战略竞争的情结,与中国抗衡和竞争是印度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性设计。

热点问题升温。安全热点所带来的风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影响很大。大的热点,同时也是高风险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两海”,即东海与南海。朝鲜半岛问题的风险引信并没有拔除,核心问题仍然是朝鲜核武化所导致的新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新威胁。

恐怖主义威胁。2014年以来,以“东突”势力为代表的境内外“三股势力”发起的暴恐行动呈现出不断升级的态势,成为对中国安全的最直接威胁。更重要的是,国内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势力利用多种渠道引入宗教极端思想,恐怖活动的频率在加速,破坏性有扩大和增强的趋势。

“一带一路”面临四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副研究员张洁在此间表示,中国引领与塑造周边的能力与意愿显著提升,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经济战略、以掌控海上问题为核心的安全战略双轨并行,中国周边大战略呼之欲出。这是2014年周边安全形势最突出的特征。

张洁认为,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美日及其同盟体系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挤压;二是管控海上安全,构建海洋新秩序;三是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应对相关的外部压力。

“作为一项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增信释疑,取决于寻求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和战略对接,也取决于大国间的博弈与合作。”张洁说,目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已进入攻坚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分析说,从目前来看,“一带一路”至少面临四方面的挑战:一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怀疑;二是大国博弈,一些大国出于担心“一带一路”与自己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不仅自己排斥“一带一路”倡议,而且设法加以遏制。三是中国如何妥善解决或者化解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四是如何保障中国资金和企业的安全。

“因此,如何细化合作项目,如何协调使用亚投行、丝路基金、上海合作银行等‘蓄水池’,并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至关重要。”张洁认为,中国同时还要面对美国领导下的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谈判的强有力竞争和阻击,需要审视周边局势、设定外交议程、重视执行细节,同时协调推动周边经济战略与构建安全秩序的双目标,发挥自身经济优势,通过实现互利共赢,为处理海上争端问题创造和谐的环境。

2015年周边安全呈三大趋势

“尽管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但由于采取了更加重视周边、更加有所作为的战略性举措,周边安全形势恶化的趋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扭转,向趋好方向发展的势头得到显著加强。”张蕴岭说。

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认为,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面临一系列更为复杂、严峻的局面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随着综合实力提升,中国将周边安全战略纳入到总体安全的大战略之中。

张蕴岭介绍,2014年中国的周边安全合作外交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首先,中国在周边多边安全合作中更加积极有为,“议程设置者”的角色日益凸显。其次,中国与周边主要大国美国、俄罗斯及印度的军事交流与安全合作成为2014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而中美、中俄、中印在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更是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同时,中国参与和推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搭建对话平台,提出亚洲安全观,参与多边军事演习。

张蕴岭认为,展望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总体来看,有三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中国同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总体向好的趋势有望延续;二是中国周边的安全热点问题,特别是“两海”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但个别国家如菲律宾等的挑衅行为短期内不会改变;三是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在高风险期,需要各方加强协调与合作。

张蕴岭认为,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平和繁荣同中国的发展和总体安全构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中国向世界强国不断迈进的历史进程中,营造好周边环境,构建基于合作的共同安全秩序具有头等重要性。

“只有切实将周边是首要、是基础的对外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周边地区才可能成为中国的战略依托地带。”张蕴岭认为,必须大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让基于合作共赢理念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