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罗伯特布鲁纳(Robert Bruner)授命成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第八任院长后,他将自己第一个海外考察的国家放在了中国。上个月,达顿商学院宣布布鲁纳将于今年暑假卸任院长一职。
在卸任前的最后一年,他仍然选择把中国作为其新年海外之行的第一站。其身边的同事告诉记者,布鲁纳极度重视中国,达顿商学院的三个教学项目依次来到中国正是布鲁纳一手促成的。不久前,弗吉尼亚大学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其在海外的第一个代表处,而达顿商学院作为弗吉尼亚大学11个学院之一,是中国代表处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美国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习中国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优秀的学习机会。” 布鲁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强调,“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任何一个封闭的企业都不可能存在,相应的管理教育全球化也势在必行。”
布鲁纳发现,美国市值最大的500强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其50%的利润来自本国之外。他的观点是,企业全球化已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而其实,早在2011年布鲁纳就提出过“管理教育全球化”的观点,敦促企业的领导者应把面临的挑战上升到全球化的高度。这位潜心研究金融和管理学,并在并购领域有着颇深造诣的教授更是亲自编撰了超过300个教学案例来告诉学生如何适应这种全球化的浪潮。
这种全案例教学的手段因此成为了达顿商学院的招牌。在最新一期《经济学人》的全日制MBA排名中,达顿位列全球第三,其教学体验连续四年位列全球最佳。
事实上,达顿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是全球仅有的两所完全采用案例分析作为教学手段的商学院。
布鲁纳告诉记者,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问他,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地融入全球化,布鲁纳说自己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即必须要把学生们放在一个多样性混合的环境中去学习实践。“用不同的海外案例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让他们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文化。”
布鲁纳提供给记者一组数据,据统计在美国所有的高校中来自海外的学生比例为3%,但在达顿商学院则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为国际学生。布鲁纳认为从学生的结构分布来讲有利于实践这种全球化、多样性理论。
而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上,据布鲁纳介绍,这种教学不是单纯的课堂讲授式,除了常规的课程学习外,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案例的具体讨论上。比如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描述,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同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此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会还会穿插各种模拟的场景、游戏的设计等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有创造性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向记者举例,比如达顿商学院的GEMBA在课程设置上以全球化为主导,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下抓住机遇,并与各国商界最出色的经营者一同分析研究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来应对面临的挑战。“我们会在中国、巴西、印度、美国、巴黎及柏林这六个国家各花两周的时间,除了通用的课程之外,更多的是让他们与每个国家的商业领袖沟通交流,获取第一手的商业经验。”布鲁纳提到,其中有一个教学案例就是沃尔玛,学生会去中国的沃尔玛,也会去美国的沃尔玛,教授将实地与他们探讨分析为什么沃尔玛在美国那么成功,但在中国却并不那么成功。“以实际的案例告诉他们在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可以用到其他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复制。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全球视角来审视全球化。”
“由于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未来一定是全球合作的世界,这是企业家必须面对的挑战。” 布鲁纳强调,“通过新知识和新实践灌输的全球化理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
F1在这个夏季再度掀起热潮,电影《F1:狂飙飞车》在中国内地延长上映一个月,中国内地市场成为该片海外最大票仓。F1赛事通过多种娱乐化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粉丝和商业合作伙伴。
姚洋估计,现在中国的海外资产大概是GDP的一半左右,对照发达国家,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美国及其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