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股9个月上涨100%,4000点触顶了吗?

第一财经《财商》 2015-04-08 19:22:00

责编:陈南杉

今年股市的春播遇上了任性的行情,各大指数连创历史新高,单日百只涨停股已成常态,大盘连创7年新高,重新站上4000点。

沪指一日百点长阳,4000点已兵临城下。

上轮牛市冲关4000点的一幕恍若再现,然而,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不一样的政策取向和市场规模,注定此轮牛市有着不一样的成色和轨迹。业内人士认为,此番4000点关前大盘何去何从,还需看政策和资金的“脸色”。

上涨能量碰上催化剂

清明小长假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启动两则利好消息,引爆了市场做多热情。两市大盘昨日因此顺势大幅高开,铁路基建与银行两大直接受益板块比翼齐飞,各类题材股四处开花,A股赚钱效应在个股普涨中攀上新高峰。

从指数表现看,沪指高开后在强劲买盘推动下一路上扬,轻松越过3900点后直逼4000点整数大关。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3961.38点,涨97.45点,涨幅2.52%;深证成指报13768.73点,涨274.09点,涨幅2.03%;创业板指报2556.70点,涨46.54点,涨幅1.85%。

做多热情充分释放的同时,市场也迎来久违的量价齐升局面,沪深日成交金额再度突破1.4万亿,创历史次高水平。

“上涨是惯性,政策则是助燃剂。”在申万宏源(19.18, 1.25, 6.97%)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看来,昨日的百点长阳并不太出人意料,“清明小长假前市场一路上扬,节日期间有上涨动能的惯性累积,又遇到政策释放利好,可以说是上涨能量碰上催化剂,行情超预期也是正常的。”

百点长阳后,沪指距离4000点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4000点有何特殊的意义?

如果从去年7月初沪指2000点附近启动算起,4000点正好是翻了一倍。在A股历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见顶指标。比如在2008年熊市触底反弹的那波行情中,沪指从最低的1664点反弹到3478点,涨幅约一倍。

回顾本轮行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结构性牛市率先开启;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春节前后,以券商基建为代表的蓝筹股行情全线爆发;2015年春节以来,市场又进入大小盘股共舞的全面牛市阶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三轮上涨,市场分歧开始显著加剧。在获利资金减仓等待回调的同时,跃跃欲试的增量资金依然不肯罢手。昨日1.4万亿元的天量成交,给越来越大的市场分歧提供了注脚。

密切关注增量资金变化

对于许多经历过上轮牛市的老股民而言,4000点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回忆。

遥想八年前的5月9日,也是在这样亢奋的市场环境中,沪指一举放量突破4000点。但不久之后,市场便遭遇“5·30”之挫,4000点也成为上轮牛市最为重要的换挡节点。

此番再临4000点,会否成为行情又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简单的历史比较没有意义。机构认为,作为一轮纯资金推动性的牛市,增量资金的变化才是决定行情走向的关键。

“两个4000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经济基本面,完全不对等的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政策取向也大不相同,简单的点位比较与市盈率比较都缺乏历史纵深感。”桂浩明认为。

在桂浩明以及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为代表的主流分析师眼中,自去年以来的此轮牛市,是一轮纯资金推动型的牛市。说得简单点,与其去对比历史,不如密切关注增量资金动能的边际变化,这才是行情能否延伸的最关键指标。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近期A股持续新高主要还是由于大量的新股民入市,做多情绪高涨,忽略掉了一些风险。对于日渐疯狂的股市要保持理性,局部风险已经远超07年,短期风险已经隐含在市场中。具体表现在43%的股票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50%的股票超过83%,70%的股票超过51倍,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创业板已经整体接近100倍,风险比6124的股票更甚。还是那句话钻石底买入的可以继续持有,但4000点这个位置不再是一个好的买点了。

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老艾作出猜想:4000点会不会像1月份的3400点一样,三次突破但都没能有效站住,需要回调休整之后才能最终突破?有这个可能性,但不绝对是。上次是涨了半年,从2000涨到3400,加上出现“1.19”利空和迎来春节的时间拐点,大盘需要休整。

而本轮上涨是从春节前后开始的,上涨幅度不足1000点,时间仅仅两个月,目前没有大的利空,和上次有着很大区别。

但4000点仍然是较高的点位,加之上周证监会批准的30家公司IPO即将迎来密集发行,将会对资金造成分流,而且一季报即将开始公布,如果业绩增长赶不上股价上涨速度,也有可能对市场形成拖累。

老艾的观点不变,即使调整也不影响继续上涨趋势,也不代表要清仓走人,“坚定持股不折腾”仍是可以遵守的策略,在牛市里一定要保持一半以上的仓位,以防止踏空。回调并不可怕,而是再次进场的机会。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最新发布的宏观研判报告之十九表示,真实的经济状况:让数据说出真相。虽然官方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在7%左右,但微观观察到的速度可能已经在5%-6%左右。2014年二季度以来,发电量、粗钢产量、铁路货运量跟工业生产及GDP的背离不断扩大,近期这种背离程度已经接近2008年底-2009年初的水平,2015年1-2月上述三项指标增速分别为1.9%、-1.5%、-9.1%,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却是6.8%。合成的工业生产指数与官方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之间的背离再次出现。

为什么是2014年二季度以来背离扩大?2014年二季度以来发生的最重要事件是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并导致重化工业快速下滑、土地财政坍塌、财税改革提速、财政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等。对全年的看法是,一季度再下一个下台阶,二季度企稳,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衰减和房地产新开工低迷传导到投资端,三季度面临再度寻底压力,这一次可能探明中长期底部,标志性事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到5%左右的长期中枢。近期出现一些积极进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冲击被服务业化解,风险正在被缓释或推迟。

虽不刺激但会兜底:2季度稳增长加码。公共政策部门采取了一种虽不刺激但会兜底的宏观调控新思路,为改革赢得时间。形成强改革与宽货币新组合,加码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预计2季度稳增长加码。阶梯性救房市是短期春药,长期毒药,改革麻药。地方债替换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最终规模可能高达13-15万亿。

2季度经济小周期企稳,股市小阳春。考虑到2季度经济基本面企稳、政策友好、市场对改革充满期待、无风险利率下降、风险偏好提升、增量资金入市,目前牛市的趋势仍在。可能的风险点来自:2季度末-3季度初由于政策效应递减经济基本面再度回调;猪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挤压货币政策放松空间;三四线城市在一轮接一轮的救市政策下仍然萎靡不振,但一线城市则量价反弹,甚至出现泡沫化倾向,“不同的病却吃一样的药”。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三种前途:第一种经济L型,牛市有顶部。此轮牛市核心是分母驱动,即改革降低无风险利率下降、提升风险偏好,目前尚未观察到分子端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趋势性改善的迹象。未来如果分子不能接棒分母,此轮牛市是有顶部的;第二种经济U型,牛市不言顶。未来如果在利率降低、改革红利释放背景下实现经济复苏,此轮牛市将从分母驱动转向分子驱动,此轮牛市可能会很大,很长;第三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重回熊市。

中信证券高级策略师张群认为大盘的中长期涨势未来将会继续,但是在4000点关口可能会有调整,未来一两周的新股发行跟预期不太好的经济数据会影响4000点的心里关口。

关于金融板块,张群持续看好券商和银行股,中信证券刚刚上调了两板块公司的评级。他认为银行股的潜在风险因未来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地方债务置换而降低。券商股因深港通出台以及未来证券利好业绩公布会继续保持涨势。同时市场风格也会从小盘股转向大盘股。

尽管当前乐观情绪占到上风,但是面对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人们总是心存不安。多位投资界人士认为,在当前资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估值合理的公司比较乐观,但过于高估的板块存在较大风险,股市最终能否稳住还有待经济基本面得到切实改善。

回顾上一轮牛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市迎来了难得的牛市行情。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种狂热的情绪在股民间蔓延,直到2007年11月,一场跳水式的“崩盘”在所难免地发生了。这一切说明:如果没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基本面支撑,仅靠投资者狂热吹出的泡泡终归要破灭。

证监会也数次提醒投资者说,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上市公司估值较高、杠杆资金较为活跃的情况下,投资者仍然需要注意市场风险,不要有所谓“宁可买错不能错过”的想法,更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的言论所误导。

早在去年8月底,新华社就曾发文指出:“无论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相较于指数持续上涨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 有质量的牛市 。”如今,这一观点仍然成立。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今年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尤需股票市场提供有力支持,维护股市稳定运行十分关键。多位专家指出,当前,监管层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引入相对稳定的长期资本,夯实股市基础,呵护市场信心。

在牛市中,一方面,要把新股发行的权利交还市场,让资金通过股市流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更加顺畅,这既可以改善股市供求关系,又可以为经济注入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股市“公平、公正、公开”的守护者,让投资者对股市的长期健康运行充满信心。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