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裔美国学生考大学,有个经典的说法:亚裔学生问“妈妈,我好像需要比其他同学考更高的分才能上哈佛,怎么办?”妈妈沉默了几秒钟后说“Study harder”(再努力点)。
但是亚裔现在终于觉得,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常春藤名校,还有比“Study harder”更公平的做法。
新版“被歧视的犹太人”
本月,包括华裔、印度裔、韩国裔、巴基斯坦裔在内的64个亚裔团体联合向美国司法部和教育部提出申诉,要求调查哈佛大学在本科生录取过程中的种族偏见问题,这是近20年来美国亚裔在追求平等教育权益方面最大的一次联合行动。
参与维权的亚裔表示,哈佛大学及其他几所常春藤学校按照“种族配额制”来招生,对亚裔存有种族歧视和偏见,因为相同的条件下,其他种族学生的录取率要明显高于亚裔学生。
亚裔对美国名校入学歧视不满已久。就在去年11月,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公平代表计划”代表多名亚裔学生,控告哈佛与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对亚裔学生入学许可设下较其他种族更高的门槛。
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众议员达纳·罗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也参与支持本次申诉。他说,哈佛等知名大学在录取时使用种族配额,伤害了亚裔美国学生的平等权利,与犹太学生在1920年的遭遇类似。
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为了限制犹太新移民的入学率,采纳了所谓的“全面评估方式”来控制犹太学生配额,后来在美国犹太人声势浩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下,二战后,常春藤盟校坚持了几十年的“犹太人配额制”终于崩溃。
但亚裔却成为了新的配额制的受害者。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家托马斯·艾斯彭西德(Thomas J. Espenshade)和亚历山大·沃尔顿·雷德福(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的一项调查显示,亚裔需要在总分2400的SAT考试中比白人学生多考140分,比拉丁裔学生多考270分,比非洲裔学生多考450分,才能得到同等的录取待遇。
本次联合申诉行动的发起人赵宇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本次活动的诉求是要求联邦政府对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学校在录取过程中的种族歧视、三重配额和种族偏见进行调查。
赵宇空称,美国许多名牌大学在录取标准上,对亚裔学生要求最高,其次为白人,最低的是非裔和拉丁裔,“我们并不是仅仅为亚裔利益而申辩,我们更是在为维护美国价值观而努力。”
华裔在本次联合申诉担当了领头作用,赵宇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美国司法部民权司和教育部民权委员会都已确认收到要求调查的申诉书,但截至目前尚未开启调查。
亚裔学生的刻板印象
哈佛大学则在当日就作了正式回应。5月15日,哈佛的法律总顾问发表声明称,哈佛在录取过程对报考者进行的“全面评估方式”是完全符合法律的。
哈佛的“全面评估方式”是指综合申请学生的客观考试成绩、推荐信和其他背景。使用“全面评估”的大学往往会对不同类型申请学生采取不同标准。
亚裔受歧视的重灾区正是哈佛等常春藤名校,一些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在这些名校中普遍存在,比如“亚裔学生只会考试,缺乏创新和领导能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常春藤名校对亚裔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不接受和歧视。这导致这些名校在录取过程中将亚裔申请者的客观考试分数权重降低,主观分打低;而将拉丁裔和非裔学生的推荐信及其他主观评判因素的权重拉高。
这种歧视虽然一直被学校官方否认,但并非无据可查。一个客观事实是,过去20年间亚裔占美国人口的比例几乎翻倍,但进入常春藤学校的亚裔学生比例却始终维持在一个固定水平。比如在哈佛,亚裔学生的入学率一直维持在14.3%~18.4%之间,这能够证明哈佛等精英大学都将种族平衡当作了招生时的优先考量。所谓全面评估方式,也成为了实行种族配额的手段。
可作对比的是加州的学校。加州理工学院在招生评估时实行隐匿申请者族裔的政策,亚裔学生入学率从20年前的29.8%上升到了42.5%,和全美范围内亚裔人口比例的增长基本吻合。
199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亚裔新生入学率为37%。次年,加州政府禁止州立大学在入学时考虑种族因素,此后十年伯克利分校的亚裔新生入学率达到了4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在同期出现亚裔学生比率增长。
赵宇空说,本次联合申诉仅仅是要求调查哈佛等常春藤大学中的种族歧视现象,未来会支持将平权法案中以种族为主要考量因素,改换成以申请人经济、社会背景为主要考量因素。
“有位听众在新闻发布会上打比方说,奥巴马总统的孩子也是黑人,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但他们申请大学还需要因为种族因素而比中产家庭的华裔孩子受到特别优待吗?我们支持以学生的家庭收入和社会背景为依据来决定是否进行招生优待,比如适当优待那些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而不是由学生是什么肤色来决定。”赵宇空说。
加州华裔祭出“选票”武器
本次亚裔联合申诉活动在全美范围内展开,申诉对象也主要位于美国东北部,但加州华裔的参与和去年下半年的中期选举,以及去年的反对SCA5(加州宪法第五号修正案)大行动相互共振,形成一条借教育议题切入参政议政的脉络。
去年,加州一名西班牙裔民主党参议员提出了SCA5,这一提案意在废止加州1996年通过的一项法案,后者禁止州政府在公务员招募、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让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取标准的州。而SCA5旨在降低亚裔学生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入学比例,让更多的西裔学生就读。如果这项提案最终通过,亚裔学生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录取数量将大大减少,有人预计将从40%降低到12%左右。
虽然这项SCA5在加州参议院通过后又遭众议院驳回,但在华人群体中掀起了空前的抗议。南加的“橙县俱乐部”(TOC)、北加的“硅谷华人协会”都在SCA5刺激之下成立。
加州虽然华人文化组织众多,但华裔并没有掌握票源的基层政治组织。“你突然需要别人帮忙了,但以前从来不捐款不投票,现在要谁来帮你忙?”TOC的创始人Alex说。
在意识到选票与自身利益的切实相关后,TOC等组织都开始全力参与其后的中期选举,特别关注候选人对于SCA5的立场,也支持了一些反对SCA5的候选人,并号召华裔选民不限只选华裔,也选立场相同的其他族裔候选人。
“当时付出的,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Alex对本报记者说。正是经由中期选举一役,华裔选民开始和加州一些政党人士建立起互相支持的关系。中期选举当晚,代表加州39区当选国会议员的共和党人艾德·罗伊斯(EdRoyce)在讲话中提到了TOC的作用。
这次艾德·罗伊斯也表示了对申诉活动的支持,他对Alex说:“我应该到场(联合申诉行动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Alex还在寻求尔湾选区联邦众议员米米·沃尔特斯(Mimi Walters)参与联署罗拉巴克要发给教育部长的督促信。中期选举时TOC也支持了沃尔特斯。“我们在去年选举中支持了她,现在是她回报选民的时候了。”Alex说。
自教育议题开始切入选票政治,又通过选票施加压力来继续推动实现教育平等的诉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TOC等加州华裔基层政治组织都从无到有完成了一轮参政试验。
“过去华裔抗议就是游行,但声音喊得再大也不及手里一张切实的选票。”Alex说。另外一个华裔的老做法就是去找同族裔的政客寻求支持,最后发现“中国人要帮中国人”的做法在美国行不通。
比如,Alex这次也找了民主党人、联邦众议员刘云平和赵美心等亚裔政客参与支持,但并未得到回应。“我倒不介意,这才是美国政治的玩法儿。为选区内的选民服务,而不是仅为自己的种族服务,不是吗?”
Alex相信这次申诉活动在本届政府任内不太可能会有显著进展。但许多参与者都认为此次行动是一个绝好契机,能够引发全美对亚裔教育受歧视的警觉。这个问题若得不到正视,亚裔受歧视只会越来越严重。而加州华裔在这一系列政治参与中所获得的观念改变和实战经验,或许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疾病才是我们的敌人,而不是病人。
特朗普表示,只要这名法官作出不利裁决,政府将立即上诉。政府还将停止向哈佛大学提供数十亿美元资金。
特朗普政府指责哈佛大学纵容“反犹主义”,削减哈佛大学数十亿美元研究资金。哈佛大学指责政府试图破坏学校的独立性。
三部门针对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哈佛大学在案件审理期间可以继续接收国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