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算起,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已超过二十年时间。在这期间,国际买家视投资日本地产项目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
最近日元资产重新开始获得投资者的关注。这得益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力推的超级货币宽松政策、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使日本经济有些许起色。流动性充裕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日经指数从2012年底至今增幅已经超过100%,东京的房价也被认为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2014年10月,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GIC Pte买下东京地铁站附近的太平世纪广场丸之内大厦,交易总额达到17亿美元,是自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最大规模的房地产交易。这一举动被看作是押注日本商业地产价格未来继续上扬。
近期有消息称东京的地产项目进入中国投资者的购买清单。
中国的买家是最近两年当之无愧的收购明星,但日元资产不是中国投资者的心头爱。中国的地产巨头万达在多个国家频频出手,金融机构安邦则以近2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中国大买家一掷千金的地方是英国、美国及近年的澳大利亚。
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2014年和2013年在英国的商业地产项目中投资总额为56.44亿美元,商务办公楼是主要投资标的,两年投资金额达到了46.72亿美元;零售商场以及酒店的两年投资金额则远小于商务办公楼,仅分别为7.36亿美元和2.24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的商业地产投资金额,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9.07亿美元和19.62美元。对澳大利亚的商业地产项目过去两年投资总金额则为23.71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在日本地产项目的投资既缺乏华尔道夫酒店这类“明星”项目,在整体资金规模上同样不引人注目。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在2015年7月20日的对日投资商务论坛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日本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0.98亿美元。这一数据涵盖了,但不仅包含地产项目投资。
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编制的住宅价格指数显示,2013年1月东京住宅价格指数为81.65。随着刺激政策推进,东京住宅价格指数逐步回升,2015年前五个月均稳定在90以上,最新的5月指数为91.26。
地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安倍经济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政策,包括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并推动日元加速贬值。
贬值的日元,是日本经济利益所在。对于国际投资者则未必:买入资产后,贬值的日元意味着资产价值缩水。自2013年1月至今,日元兑人民币已经贬值了30%。一面是升值的资产,一面是日元的贬值预期,想抄底的中国投资者该怎么权衡?
一财号大V观点: 当上证突破3500点、3600点等关键点位时,券商、保险等大金融板块往往出现异动引导市场做多情绪,这正是大资金试图点火引爆牛市行情的体现。我们认为,现在A股步入牛市需要的各类条件都已经就位。 周末外卖补贴大战,谁是赢家? 消费者看似是外卖补贴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实则暗含风险,长期的低价补贴会重塑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和心理参照点。当低价成为常态,消费者对正常价格产生排斥,平台未来任何理性提价或减少补贴的行为都将遭遇巨大阻力,形成难以摆脱的低价依赖症。商家承受的成本压力和服务降级最终必然传导至消费端。
为何会出现“历史性惨败”?石破茂能否留任首相?日本未来政坛又有哪些可能的趋势?一文了解↓
“三党执政”还是“在野联合”?
盘面上,稀土永磁概念掀涨停潮,银行股冲高回落,券商、钢铁、医药板块涨幅靠前,算力、光伏产业链概念回调。
2025年下半年投资者面临短期市场震荡与潜在企稳的多空拉锯局面,政策变化、市场情绪波动及地缘政治事件带来冲击但形势正向有利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