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 2015-08-25 06:00:00

责编:方正系统

8月11日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影响它在国际贸易中的用途,也不会影响它将变成世界通用的货币。

8月11日,中国将人民币汇率从8月10日的1美元兑换6.2101元人民币,贬值为1美元兑换6.3259元;到了8月13日,又降到兑换6.3986元。本文试图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作一个历史与经济的分析。

先回顾人民币变动的历史:我在1980年第一次回国时,人民币的汇率约是2元对1美元。当时的汇率将人民币价值高估。这判断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来是很明显的,因为当时没有人愿意放弃1美元只换得2元人民币。市场的价格是在交易时双方同意的价格。2比1的汇率,因美元的价值低估以致美元的供应短缺(当时还发行了外汇券,与本文主题无关,故不讨论)。

笔者在1984年7月5日首次与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会面时已谈到人民币的汇率应由市场决定。总理也表示同意。但当时能只用2元人民币就换得1美元的政府机构反对,不能施行。1988年,政府没有收回这种机构的权力,而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外汇交换市场,让拥有美元的人用双方同意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这种价格可以说是市场价格。到了1996年,政府决定把人民币的价格贬到8.3元对1美元,这汇率大概接近供求平衡,因为它是根据上海自由交易市场的汇率决定的。

从1996年至2004年,人民币汇率大致没有变动,但从1998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是低估的,因为美国的物价比中国的增长得快。中国零售物价指数从1998年的3.808降到2003年的3.467(或前者的91%),同时美国的零售物价指数由157.5升至181.31(或前者的115%)。按照两国物价的比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当在2003年上升到1998年时的115/91=1.26倍,但它没有如此上升。因此在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低估了约26%。

从2005年到2014年1月,中国只让人民币的价值慢步上升。因为容许人民币价值上升太快,会影响中国的出口。让汇率缓慢上升,使出口企业有时间来调整它们的生产量与产品种类。让汇率这样慢慢上升来保护出口,可以说是适当的政策。到了2014年1月,中国让汇率升到1美元换6.05元人民币。

8月12日《纽约时报》头版以“汇率贬值反映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为题,报道称中国把人民币贬值到6.4元兑换1美元。报上说贬值的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政府用各种政策来使得经济复苏,包括增加基本建设、降低利率和现在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等。

从决定经济政策的立场来说,将人民币贬值和实行上述其他政策是合理的。美国媒体看重此事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人将中国经济作为美国经济的对手,希望中国经济增速慢一些。人民币贬值是增速放慢的表现,会令美国读者注意;二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只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慢慢变动,现在忽然调整汇率,是美国以及世界人民所没有料到的。其实日本与一些欧洲国家也施行了调整汇率的政策。

那么这次调整汇率会不会影响人民币变成世界通用的货币呢?我想影响不大。人民币在世界上通用以至于变成储备货币,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因为世界通用的货币不是由人为的政策决定的,而是根据该货币在外贸市场交易通用的程度决定的。如果有大多数国家常与中国贸易,需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自然会变成世界通用的货币。8月11日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影响它在国际贸易中的用途,也不会影响它将变成世界通用的货币。但如果中国再次将人民币贬值,使得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失去信心,那么会影响到它成为国际通用货币的机会。

(作者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