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设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剩余部分由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出资。
“从出资比例来看,此次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这一投入的力度是相当大的,超过了过去5年中央财政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的总和,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带动作用也将非常明显。”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这对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也是经济创新驱动的源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将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更足。”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认为,以往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更多是采用项目补贴的形式。资金先分到有关部门和司局,再由企业向政府层层申报项目,给谁不给谁最后部门说了算。一些管理部门掌管着“钱袋子”,却又不清楚市场和企业的具体情况,难免出现钱花不到位、甚至权力寻租的现象。现在,通过设立国家基金来进行市场化操作,有利于打破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旧模式,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新机制。
600亿元的国家基金,将通过怎样的市场化操作,源源不断为中小企业“输血”?
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原则上采取有限合伙制,其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活力。
有公众表示不解: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通过市场化运作赚到了钱,为什么要让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
“财政资金投资中小企业,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让中小企业更好地创新、更快地成长起来。”刘尚希认为,让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确保社会资本受益,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其中,实现基金规模快速增长,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支持。过去,财政资金补贴一家企业或是一个项目,都是“一锤子买卖”,钱给了企业就收不回来了。而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还可退出来,再把钱投到其他初创期的企业上。虽然财政资金在收益上适当让利,但实现了循环使用,资金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两者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政府的目的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持;而社会资本投资,更大的吸引力在于获得高回报。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将承担贴息资金的90%,以“真金白银”减轻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压力、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政策、人才、资金、市场、创新、合规等方面,持续强化公益性服务,不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亮相的草案,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救助对象,被认为将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除了尽快用好存量政策外,财政部已经表态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有专家认为,本次修订充分回应了近年来市场竞争中的突出问题,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顽疾,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法律条款,下一步需要制定和修改有关配套制度,细化相关的认定标准和举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