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诞生于明朝万历27年,王老吉与潘高寿创于1828年……广药集团有6个百年以上品牌,12家获得中华老字号认证企业,6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这家老药企销售收入居于“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位,2016年,广药集团冲刺千亿规模。
新与旧、现实与传统交织,是什么驱动广药集团迸发活力?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对CBN记者讲述他的思路,“很多新型企业扎堆而起,对此,广药能做的就是同时打好‘传承’和‘创新’这两张牌:一方面发扬我们百年老字号的传统,优化现有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积极适应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高度融合的发展大势,主动求变,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产品三个层面的创新。”
“老字号”卖萌
“哪怕热得像火焰山,也挡不住说走就走的脚步”“辣出三昧真火,还大呼痛快的吃货” ……这些极具画面感的网络化语言是不是有点90后的味道?这是王老吉最近在绿盒包装上推出的广告语,还贴出了年轻人钟爱的标签,比如“吃货”、“白骨精”、“夜猫子”;红罐王老吉则为了迎接夏天打出“越热越爱夜猫子”“越热越爱出去玩”的广告。
紧随可口可乐“昵称瓶”,王老吉成为首家在饮料罐体上大做文章的中国饮料企业。百岁品牌卖萌,为的是实现“面向年轻人、拥抱年轻化”的市场战略。李楚源说,泛90后人群逐渐成为凉茶消费的主力人群,所以王老吉在不断尝试与年轻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沟通。
王老吉还喜欢投资90后熟知、但70后却不太关注的网络剧,比如将《盗墓笔记》、《万万没想到》作为品牌露出的窗口,开放一年60亿罐的凉茶罐体,以让消费者扫描罐身二维码获得礼包的方式,大玩“超吉+”战略,这些新颖的方式,让王老吉收获了很多黏性高的年轻人。
对于广药集团来说,已经过了创品牌的艰辛时刻,但“成功易,守功难”,如何守住这份基业是李楚源想得最多的问题,“作为拥有众多老字号的企业,在传承的同时如何进行创新,使得百年老字号焕发青春活力,是我们考虑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除了王老吉,广药集团旗下的其他产品也在向更潮的方向试探,比如新产品“白云山铁玛”,就是广药集团与九州通、赛柏蓝三者达成医药云商战略的首个合作项目,进行云渠道、云终端、O2O、微创业等一系列互联网营销。
15亿支持新药研发
技术创新、国际化也是广药集团未来的方向。2014年,广药集团的收入已达到650亿元,它的目标是2016年冲击千亿,到2020年,攀上1500亿元新高峰,进入Fortune500,到2025年,进入世界医药健康产业前20强。
只是守住老品牌,显然很难完成这一目标,因此在李楚源看来,还需要在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产品三个层面主动求变创新。
李楚源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走出去”将成为广药白云山十三五期间的重头戏。目前,“振兴大南药”战略执行下,广药集团很多原料都已是从国外采购,李楚源表示,未来也不排除将部分生产线也搬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可能性。“未来广药白云山在全球化进程中,将进行三大方面的规划,一是产品输出,二是文化输出,三是资本输出。同时进行全球人才的引入和全球资源的整合对接。”
在李楚源看来,未来的关键是“拥有整合优势”,“医药行业正在分化,一部分是更加专注聚焦,一部分企业更加多元化。”李楚源这样描绘未来中国医药企业转型之路。对于未来,广药集团选择的转型之路是全产业链布局,设定的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和大医疗四大板块几乎涵盖了医药健康领域的各方面。
但在未来的竞争中,技术突破同样不可或缺,“与过去相比,我想未来的竞争应该是两个方面。”李楚源说,“一是更加专业的新药开发,虽然现在新药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这条路始终是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永远不可或缺的。而另一条路就是技术融合,技术跨界。比如在医学领域怎样运用3D打印技术。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新的医学诊断等等。”
为此广药集团正在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李楚源说:“未来广药集团将进一步打造国际化科研平台,以旗下知名品牌和知名药品为载体,大力吸引外资开展合资合作,成立海外研究中心,与跨国制药企业开展研发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项目基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共同开发’等对外科研合作新模式,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诊断等前沿技术产品。”
他坦言,建立产学研体系,必须有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在物力上,广药集团就会在融资中拿出15亿元用于支持研究总院新总部建设和创新药物的研发。
摒弃“内卷式”恶性竞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低于成本价倾销、诋毁商誉、窃取商业秘密等不正当手段。
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比原定时间推迟了约一小时,马斯克略显憔悴。
保时捷在华销量持续走下坡路。
新能源重卡月度渗透率连续三个月超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