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是有着中英关系“破冰者”之称的“48家集团”俱乐部(48 Group Club)主席。自从父亲杰克·佩里(Jack Perry)60多年前创建了“48家集团”,他的命运就紧紧地与中国相联。目前,该俱乐部已有600多个会员。在俱乐部官网上,可以看到佩里和胡锦涛、温家宝、朱镕基等历任中国领导人和政要的合影,该俱乐部的标志上也用中文写着“中英贸易平等互利”。佩里和他的“48家集团”目前主要工作是让更多的英国政治经济人士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各项政策,包括“一带一路”的中国国家战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都是佩里目前正着力研究的主要项目。
9月底的一天,佩里在其伦敦西区有着前后大花园的家中接待了第一财经记者。客厅里摆放着一台三角钢琴,主墙上悬挂着巨幅世界地图,佩里书房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邓小平、江泽民和习近平的文选著作,甚至还有毛泽东的“红宝书”以及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政治相关书籍。佩里跟随父母在1972年到中国游览的照片被放在书房里醒目的位置,他指着世界地图上传统的“丝绸之路”区域对记者说:“你看到了这个区域的未来了吗?我看到了,那将是世界的未来。”
第一财经:您认为目前中英关系如何?
佩里:1953年,我父亲第一次去中国,从伦敦到香港,经过了7天飞行,从香港到北京也花了3天时间,他看到的是贫穷,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改变国家和生活的决心。因此,他决定打通中国和西方的商务贸易之路,因为他相信,中国终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
60多年来,“48家集团”帮助无数中英企业开始了最初的商务贸易来往。过去的30多年,中国通过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变化。英国方面就是要抉择,是否加入到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发展进程当中,或者仍然视自己为欧洲国家,在一边观望。
现在来看,英国选择了与亚洲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因此,现在我们的情况与之前非常不同了。中英关系目前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我们看到的核工厂建设、高铁项目、人民币海外发行的债券、人民币作为国际储蓄货币,这些在20年前可能从未想到。
我们现在必须看到50 年之后的中国。我们必须参与其中,就如当年1930年代开始英国参与美国的发展那样。英国在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英之间的关系,特别在经贸和金融方面的关系,是英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方面。
第一财经:中英关系起起伏伏,现在一些关键的障碍是不是已经消除?
佩里:没有。一般来说,很多时候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如果中美关系有问题的话,英国国内那些对中国抱有偏见的人——因为我们不同的国家体制——总是希望中国能够接受西方的体系和意识形态,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些问题。
在西方,大多数人依然相信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是唯一能够带领人类社会进步的制度。在经济的良性发展时期,这些人比较能够保持缄默。但是如果中美关系发生问题,这些声音就又会聒噪起来。因此,如果中英之间核能和高铁项目都能顺利开展,那么这些异见相对会比较安静。
第一财经:您对习近平主席的印象如何?
佩里:习近平是曾经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的一代人,他在很多行业工作过,对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他非常强势,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特别是与美国之间存在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的微妙关系,同时也是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时代,中国正需要这样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
世界上这样的领导人不多,可能德国总理默克尔是其中一位。大概一、两百年才会诞生一个这样的世界性领袖,中国则有三位: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这些领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主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们还在一定程度上受过国际化的教育。
第一财经:你对此次习近平访英有怎样的期待?
佩里:在我看来,这次访问是关于习近平的,他的到来是对英国进行考察。当他离开时,他或许会考虑这样的问题:这个国家对中国到底重不重要?在“48家集团”俱乐部成立不久的上世纪50、60年代,英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正因为“48家集团”及其他组织的工作,中国与西方社会不多的经贸往来中,英国一直走在前列,也是西方社会中,对中国最为开放的一个国家,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交换外交使臣。(编者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是法国)
但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投资国家之一,而英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和重要性则一再下滑。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规模也相对较小。不过,中国视英国为欧盟国家中除德国之外最重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不是我们私底下开的玩笑,也不是因为彼此间800亿英镑的贸易额,而是因为,不管英国是否意识到,中国新的五年计划对中国来说极其重要,而英国则可以为中国实施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所需的帮助,在中国的发展转型中可以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习近平也有可能暗忖:你们这些人让日不落帝国渐渐走向没落,你们这个小小岛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不起眼,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过去的350年,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没有发生过内战,较好地保持了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虽然有苏格兰独立等悬而未决的问题,英国如何在历史变革中“接地气”,让公众接受并保持和谐社会?可能习近平还想了解英国人是怎么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
第一财经:“48家集团”目前在做些什么?
佩里:我们现在主要在做的是,让更多的英国政经人士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各项政策。
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报道相对都比较负面,西方对中国问题也总是有很多负面的解读和理解。媒体总是认为他们对一些事务的理解超过政府政要,但他们往往是错的。
比如近期发生在沪深股市的大动荡。有人说,从沪深崩盘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知道怎么去运作他们的股市。他们完全错了,中国政府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沪港通开通后,大量热钱和投资者会涌入市场,这曾经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亚洲资本市场开放时,很多投机者涌入,他们在南亚造成了市场混乱。这次他们来到了上海,拉高股指然后重挫。
中国政府预料到这些将会发生,让他们玩一把,然后斩断他们的尾巴。我不认为海外资金会再次像这次一样涌入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仅是海外资金,这里面还有里应外合的一些中国资金玩家。
我们正在等待下一个 “五年计划”发布,我们正在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我们相信,自贸区今天所试验的政策,就是五年之后中国将要在全国进行实施的。同时,我们还致力于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深入了解这项国策对中国本身以及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会形成的重大影响。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如饥似渴。
多家银行推出跨境结算、融资及汇率避险专项服务
国常会明确,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
随着商务部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多个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出口转内销的扶持政策,外贸人在挑战中也迎来了转机。
习近平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六点举措。
中国外贸的“含新量”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价值提升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