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这是中国生育政策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也意味着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自此终结。
简单回顾建国以来66年的生育政策,可以发现,整体呈现出由松到紧,又由紧到松的变化趋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连年战乱到社会稳定,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政府也采取了宽松的生育政策,甚至效法苏联鼓励和支持生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婴儿潮,到1957年达到年出生人口2138万的高点。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1955年,在中国人口增长过快这个判断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提出要适当地节制生育。但这一指示由于政治运动而没有落实。
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提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这一年,也是中国第二次婴儿潮开始的年份,这次婴儿潮持续了10多年。
上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发出“人口非控制不行”的指示。1973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当年提出了“晚、稀、少”的政策,即鼓励晚婚晚育,生育间隔至少三年以上,一对夫妻最多生育两个孩子。从这个时候起,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地开始出现。
1978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69号文件,提出一对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这是中央文件里首次就公民生育子女的具体数目做出明确指示。
1979年1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贯彻69号文件,在贯彻中把“最多两个”去掉,变成了“最好一个”,独生子女政策至此正式开始。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考虑到农村家庭的切实困难,从1981年开始,围绕“女儿户”政策出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落实。1984年后,一孩半政策在部分农村落实,即第一个是女孩的农村家庭,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从1990年之后,各项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出现了锐减,大大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使得生育政策调整的急迫性被全社会所接受。根据这次普查,中国人口已经出现结构性扭曲,老龄化程度严重并且在加速中,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连年下降,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同时,性别失衡严重,适婚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上千万。2012年起,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净减少更敲响了人口警钟。
此后,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1月至6月,全国各省陆续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一对夫妻可生两个孩子。
两位学者主要以上海为中心,对40余个家庭做了60多次深入访谈,从性别视角揭示了生育背后的母职困境,旨在反思两性角色与父母职差别,试图推动性别平等加速发展。
2024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政策不仅在经济支持、教育和住房等多方面提供了多维度的生育支持,也勾勒出一幅具有前瞻性的社会优化蓝图。然而,政策的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经济资源有限、执行可操作性难题、以及城乡资源不均衡等。要破解这些障碍,需要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共同努力,以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惠及广大家庭。
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3条措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旨在降低生育成本并提升家庭生育意愿,同时通过内生动力对冲外部波动,稳定人民币币值,为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提供支撑,预计将迎来第二波上涨行情。
国泰君安:受生育政策推动 大空间车型有望放量
中信证券:政策完善生育支持,建议关注教育&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