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1月27日晚,创立迅雷13年的迅雷联合创始人程浩,以内部邮件的形式向员工通告自己将卸任公司的管理职务。
“一是迅雷从两个人创业做到纳斯达克上市,已经到了一个阶段了;二是管理团队逐渐成熟起来,对迅雷比较放心了。现在已经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程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图为迅雷联合创始人程浩(网络资料图)
程浩的下一站是做中早期投资。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自己和松禾成立了一只松禾远望基金,已经募集超过2亿人民币。接下来,自己的投资方向主要关注四大领域: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
“我期望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精彩!”对于自己的转型,程浩这样对记者说。
最大的风险是从不冒险
如果把程浩此前在国内的从业经历用两句话概括就是:1年短暂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和长达13年的“‘迅雷’不及掩耳”。
2002年底,凭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动和无知者无畏的劲头,在百度任职企业搜索事业部门高级技术经理的程浩,选择辞去高薪工作,从北京来到深圳,和杜克大学同学邹胜龙各出资5万元注册了“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5万块总共借了三个同学,最后才凑够6000美元。”程浩笑称。
技术出身的两人认为,创业一定要走技术路线。而他们最熟悉的技术是互联网数据传输,这项技术当时在中国正发展到第二代,因此他们给公司取名“三代”,这也就是迅雷的前身。
迅雷早期的代码就是邹胜龙和程浩两个人所写。他们最开始做的是一个分布式的邮箱系统,解决邮箱附件太小(当时最大的只有6M)的问题。
但和不少创业公司一样,迅雷也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迷茫和找钱的阵痛。
“以前在硅谷工作是开车,在百度工作是打车,但在深圳创业每天坐中巴。”回忆迅雷创业时的情形,程浩对记者说。而这也是他在迅雷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那时候参加朋友聚会,大家都觉得程浩创业当老板了,要他请客,“我硬着头皮请一次,再也不去了。”程浩笑着说。
幸运的是,探索了大半年之后,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互联网宽带普及的风口,决定把精力聚焦到下载这个领域。很快,迅雷发明了P2SP算法,改变了互联网内容传输领域,这也为后来的迅雷获得了数亿用户。
对于程浩来说,偏技术背景是自己的优势,但在商业上不敏感也不行 。
“怎么把自己不具备的能力迅速补齐了,核心是你的学习能力。”程浩说,“例如,从下载开始,迅雷尝试了很多商业模式,如广告、游戏联运等。迅雷在2008年左右开始做会员,这需要你不断观察行业有什么发展、有什么新东西;不断地和行业人交流,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放空和思考。”
而从技术、产品到运营再到HR、管理,除了法务、财务这类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程浩几乎把其他所有业务在迅雷做了个遍。
在迅雷内部,一位接近程浩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评价:“程浩是一个坦诚的性情中人,基本上他所表达的、所展现的就是内心所想,和员工距离非常近,没有一点儿老板架子。”
回顾自己在迅雷的十三年,程浩在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说:“我们历经风险,九死一生,最终成为一家年收入超十亿的公司并成功在NASDAQ上市。”。
现在投身投资行业的程浩,希望用自己过去十三年的成功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加上人脉资源、对行业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自己的强技术背景,找到更多有理想的创业者。
“在我看来,行业经验比投资经验更重要。”程浩说。
投资聚焦四条“赛道”
“我现在用一半的时间在学习,一半的时间在看项目。”程浩这样描述当下的工作状态。
事实上,从做企业到做投资,相通的地方在于:在企业里面要找人找钱找方向,做投资也一样。
程浩告诉记者,目前松禾远望基金核心团队成员还包括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和松禾资本合伙人汪洋。
“我们基金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业背景。”程浩这样概括。除了自己拥有创办迅雷的经历外,汪洋曾先后在腾讯、迅雷做了近十年的战略投资。
而这只基金从去年10月募集资金到现在,已成功募集超过2亿人民币。
程浩把松禾远望基金的投资目标聚焦在四个方向,一是面向企业服务;二是互联网金融;三是投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四是人工智能。
去年夏天,程浩的一次硅谷之行让他对“企业外包服务”印象深刻。有一天,程浩去一个硅谷朋友的公司去拜访,发现这家公司没有前台,前台桌子上放了一个显示器。
“我刚进去,显示器里的‘老印’就跟我打招呼‘How may I help you?’事后我的朋友和我讲,这个人在印度,他一个人会在同一时间服务好几家公司的前台。这让我非常impressed。”程浩说。
作为迅雷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程浩坦言自己在企业服务上也有很深的痛点。例如,2007年时,迅雷招聘一个毕业生月薪5000元,相当有竞争力,现在工资已经涨了一倍多,但还是不容易。
“现在的企业比较重视管理,特别是注重降低管理成本。我们希望后台的人越少越好,前台全是写代码的,做产品做运营的,后端越薄越好。现在大家恨不得都用WhatsApp来比,50多个人卖了190多个亿,平均每个人的价值3个多亿。我认为在未来的企业里,所有非核心竞争力的部门也好、业务也好,存在一定标准化程度的全部会走外包。”程浩预计。
互联网金融也不难理解。过去,在这个领域创业的热点主要为P2P、第三方支付等,程浩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才刚刚开始。至于VR、AR技术和人工智能,也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尽管这几类技术的发展需要5年甚至更久,程浩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
程浩对记者举了个例子:“三年后,你再来采访我,不需要打车过来了,我们每个人戴一个设备,再用3D建模一下,把每个人的信息、图像输入,你坐你家里,我坐我家里,我们就可以直接采访了。”
“再如,未来所有你能想到的行业,都会有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的渗透,差别在于渗透的程度。比如,在服务业中机器人可以为你端咖啡,可以做客服、做迎宾;在汽车领域做自动驾驶,甚至机器人可以代替你写稿。”程浩说。
但他同时表示,自己的定位是中早期投资,但并不是这些领域的所有机会都适合。
“创业者没必要重新发明一次轮子,他们也造不过巨头,更多的机会来自于垂直应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像在VR这个领域,我可能就不会投头戴显示器类似的硬件。就像过去无线这一大批,其实做手机的也不过十家而已,最有价值的其实还是微信。所以我更看重的还是VR+,也就是VR的行业应用有哪些投资机会。”程浩说。
选定了投资方向,程浩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过去十几年的资源捋一遍。
此前,程浩曾以个人身份投资了几个项目,几乎都是过去百度、迅雷的“老伙计”做的。
“投资无非就是看人和事,项目的阶段越靠前,人的比重就越高;阶段越靠后,事的比重就越高。因为我投早期,所以我的投资80%是看人。”程浩透露,目前的投资进度仍以熟人投资为主,未来也将慢慢扩散。
他坦言,目前在国内,像当年迅雷这种靠技术和创新打下几亿用户的创业公司仍比较少,硅谷却不一样。但大趋势是国内技术创新的创业者将会越来越多。“我的目标就是要用十年时间打造一支‘红杉’。”他对记者说。
广东近年来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
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陆家嘴金融沙龙”系列活动,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
“AI4S是一个历史性的时间窗口,窗口就几年,要赶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