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的77岁的张女士因患肺癌在港大深圳医院做了单孔的微创肺叶切除手术,出院结账时,她和家人都吃了一惊:包括手术费在内,全部费用才2.1万元。而她在住院前问过多家医院,费用都要在6万—10万元。
其中原因在于港大深圳医院胸外科采用“绿色手术”的理念,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高值耗材,使这种尖端的单孔微创手术费用大降七成。作为深圳公立医院试点,港大深圳医院一直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进行探索。
除了肺癌手术,港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医生庞大志尽量把绿色手术的理念应用到胸外科的其他手术中,比如治疗罕见病重症肌无力的胸腺切除手术,平均的手术费用不到1.5万元,而国内其他医院普遍要3万元以上,有些同行笑称这是“世界最低价”。
近年来,胸外科手术不断向微创方向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胸腔镜微创手术在全世界兴起,医生只需要在病人身上开2-3个孔,近几年更出现了单孔手术,开口更小,只有大约3厘米。
庞大志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如今在港大深圳医院,肺癌手术一律首选单孔方法,医生把管状的微型摄像头(胸腔镜)和操作器械从小孔伸进体内,看着显示屏上的实时体内画面做手术。在肺手术中,用得最多的器械就是切割缝合器,可以代替医生的手,自动进行肺部动脉、静脉和支气管的切割和结扎。
另一方面,切割缝合器也是最主要的一次性高值耗材。庞大志仔细算过一笔账,切割缝合器包括枪和钉两部分,目前的收费大约为每根枪4000元,每颗钉2000-6000元,一台肺癌手术下来,通常要用到一根枪,平均5个钉,单在切割缝合器上面就要花掉2万-3万元,手术的总费用始终维持在6万元以上,对很多病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这位放弃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体制内工作,“投奔”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生,一直想着怎么替病人省钱。
庞大志讲了他这个想法的起源。2007年初,庞大志刚开始做全胸腔镜肺癌微创手术时,遇到一位从农村来的病人,被诊断为早期肺癌,非常适合做微创手术,但病人却坚持要做传统的开胸手术。“仔细一问起来,他老泪纵横,他已经几乎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凑了2万多元来医院,微创手术的6万多元对他简直是天文数字。”庞大志说。
这件事情对庞大志震动很大,“中国有很多这样的贫困人群,因为高昂的手术费,不能从微创技术中受益。”庞大志说。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胸腔镜微创手术推广的瓶颈。
那之后,庞大志开始探索如何在微创手术中替代昂贵的一次性耗材。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之后,他终于在2009年9月完成了第一例完全不使用高值耗材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将手术费用降低了整整7成。从公开的医学文献报道来看,当时国际上还没有过这样的案例。
目前,庞大志已主刀完成了300多例胸腔镜切除手术,其中81%完全不使用一次性高值耗材,无一例发生术中意外,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使用高值耗材的数据均无明显差异,而费用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全面引入单孔手术,由于只有一个操作孔,手术难度进一步提高,更加依赖切割缝合器等耗材的辅助。
港大深圳医院的胸外科团队经过摸索,又在部分单孔肺叶切除手术中将这些一次性高值耗材去掉,在保证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的同时,将手术费用降低7成。
庞大志把这种完全不使用高值耗材的手术称为绿色手术。庞大志说,从技术上来说,绿色手术并非有多大难度,相当于把传统手术中手工切割缝合的功底应用到微创器械的操作中来,很多医生都能做到,关键是有体贴患者的情怀,只要你想去做,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做得到。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医生肖飞因在手术中突然离场引发争议,最终被医院开除党籍并解除聘用关系。
宇宙一天吃三到五顿,每顿能吃25个包子!医生为他实施了袖状胃切除术,切除了约70%的胃,以帮助他控制对食物的需求。
双方就特泊替尼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化达成合作。
深圳亮出了“一揽子”支持措施,包括用地用房保障、财政支持增强、医保政策优化、跨境执业便利化、国际医疗结算等26条,全方位支持和欢迎外商独资医院落地深圳。
为了实现X射线和超声等系统的自主性,医疗成像系统需理解物理世界并自主操作,从而将复杂的工作流自动化,如患者定位、扫描与质量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