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中国人就业思维中根深蒂固的情结,但看在钱的名义上,这个情结可能要放下了。
最近,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北京、上海及广州的市民对“工作薪酬”满意度普遍下降,分就业渠道看,私营个体业主及自谋事业者在这方面的感受最好。
本次调查是该中心自2011年以来所进行的第三次追踪调查。调查显示,对“个人工作状况”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市民合计比例为41%,比2011年降了10个百分点。
与工作状态相关的两个具体事项中,虽然“工作稳定度”的评价依旧领先于其他事项,满意度达54%,但较2011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工作压力程度”的满意度也降了6个百分点至三成以下,为27%。
与工作状态相比,“北上广”市民对工作成效的满意感受更低。其中“工作薪酬”的满意度从2011年的36%下降10个百分点至26%,与往年满意居多的感受截然不同;“加薪与升职机会”感受没改善,满意度多年保持在25%左右的较低水平。
分析还发现,由于谋生方式和就职单位不同,个人工作感受存在明显差异。在国企、外企或民企工作的人群中,国企就职者对“工作稳定度”的感受好于民企和外企就职者,满意度达61%,但“工作薪酬”和“加薪与升职机会”的满意度最低,分别为20%与15%。值得注意的是,国企就职者的各项具体感受均较往年下降,最明显的是“工作薪酬”,满意度自2011年以来下降16个百分点。
外企就职者对“工作压力程度”和“工作薪酬”的感受虽较国企和民企就职者好,但与往年相比均有下降,尤其是“工作薪酬”,满意度下降11个百分点至27%的较低水平。
民企就职者对“工作稳定度”和“工作压力程度”的感受差于国企和外企就职者,尤其是“工作压力程度”,满意度刚过两成,为22%。
私营个体业主及自谋事业的法律、会计专业人士等,对“工作薪酬”感受最好,满意度为43%,较其他人群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
在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公职就职者,对“工作稳定度”的感受在各人群中最好,满意度达76%;但“工作薪酬”和“加薪与升职机会”感受转差,满意度较2011年分别下降9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目前顶级AI工程师的年薪已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典型的薪酬包也达到300万至700万美元,较2022年水平暴涨约50%。
时隔4个月,财政部再次曝光新增隐性债务案例,且资金规模合计高达1410亿元,释放遏制隐性债务严监管信号。
上海是国资重镇,也正在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
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