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安倍经济学”在日本国内被广泛唱衰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积极倡导的“女性经济学”似乎效果也不怎么样。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以“令人迷惑”为题,通过一个案例解剖了日本“女性经济学”推行之艰难。
女舰长的不满
案例的主角名叫大谷三穗,是日本首位女性护卫舰舰长。颇为戏虐的是,本被视为“女性经济学”标杆的大谷三穗,却现身说法,吐槽日本依然坚固的男性社会格局。
44岁,女,来自海上自卫队,掌管着一艘3500吨级战舰,这就是大谷三穗的“画像”。公开报道显示,作为二等海佐(相当于海军中校)的大谷三穗是日本首位女性现役护卫舰舰长。
大谷出生于大阪府吹田市,是日本防卫大学首期女性学员,1996年毕业,2013年成为负责训练初级干部的练习舰首位女舰长。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励志呢?答案只对了一半。光鲜的大谷舰长目前还只个案。《金融时报》在报道大谷的故事时称,日本推行的职场性别平等进展缓慢。大谷表示,日本男性社会的观念依然占多数,这需要改变。
大谷29岁结婚,婚后即被追问“何时辞职”。在她看来,“为下一代日本女性铺路、竖立标杆”,这是自己的担当。
公开报道显示,在日本海上自卫队4.2万名队员中,约有2400名女队员。
改革两周年
“女性经济学”是安倍改革日本经济社会的一个细分重点。2014年6月24日,安倍召开内阁会议,射出经济改革的所谓“第三支箭”,即“女性经济学”。至今,安倍“女性经济学”推出快两周年了,从数据来看,这项改革的KPI完成难度很大。
“女性经济学”意在提高女性在企业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增加日本劳动力数量,进而帮助经济复苏。改革提出了几项重点要求,首先,在2020年以前,把女性在企业管理层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7.5%提升至30%;其次,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公开女性高管比例;第三,在2017年之前,新增40万个负责照看孩子的处所,新增可照看1万名学龄儿童的课后托管项目。
如此宏大的目标落地效果几何,有日本官员表示,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缺乏社会共识。
去年9月,安倍在联合国就性别平等问题发表演讲时,还声称到2020年将政商届女性领导者的比例提升至30%,12月就将30%的目标猛砍至7%。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安倍内阁19位成员中,也只有三位女性,分别是法务大臣上川阳子、国家公安委员长山谷惠里子和女性活力兼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有村治子,比例仅为15%。
另据世界经济论坛此前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性别差距在145个国家中排名第101,女性高级职位人数排名仅为116。
日本女人很纠结
梳理安倍上台以来的改革不难发现,他对于女性群体给予很大关注。一是鼓励女性力争上游;二是鼓励女性多生孩子。
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对财政、消费等领域的影响已经波及安倍政府对于日本经济的刺激效应。今年年初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总人口为1.271亿,较5年前减少了94.7万人。这是自日本推行该人口普查近100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国也没有出现人口减少。
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政府推出了增加儿童日托班的数量、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治疗支持等举措,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从2016财政年度(4月开始)开始,向年收入低于260万日元(约合16.02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增加教育补贴。
除了经济改革外,安倍政府还有另一项政绩等待实现,即到2060年,将日本总人口保持在1亿以上。
又要积极工作又要积极生娃,安倍政策下的日本女性到底如何规划自己的家庭和工作?
安倍政府的答案是,二者都要。当时推出“女性经济学”时,日本政府就明确,将商讨具体措施,为休产假和育儿假的女性提供更多援助,包括为处于育儿期的女性提供短时间工作和居家工作的机会。
文晏新作《想飞的女孩》聚焦困境中的女性及其对命运的抗争,延续了她在《嘉年华》中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关注。
女性一生都受雌激素影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女性患心血管疾病比男性晚10年左右,即男性40岁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女性一般在55岁绝经期后进入高危阶段。
中国女性在旅游消费上越来越注重悦己和颜值经济,表现出高性价比、心价比、颜价比和质价比的特点,并且50岁以上的女性游客群体正在崛起。
“三八”妇女节期间,女性消费市场迎来热潮,餐饮、鲜花、服饰等领域消费活跃,女性消费者在健康饮食、情感表达和时尚需求方面表现出强烈兴趣。
3月8日是女性的节日,第一财经·阅读周刊精选7本关于女性的新书,涵盖怎样看待家务、如何养育男孩、更年期、女性史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