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全职妈妈意味着要有薪水和保障,爱和牺牲之类的绑架并不能弥补这点
二孩政策放开后的几个月里,被咨询最多的就是:“我/我太太该不该为了二孩当全职主妇?”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必须对这个家的背景、两人的诉求和对未来的各种预设非常了解,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决定,也就是说,最有可能达到这些条件的,只能是夫妇自己——一个还不行,这事还得两个人达成高度共识才行。但这一类需要高度自省且自主的问题,大家却格外爱问一些对自家情况完全不懂的外人,类似的问题还有“我们家的钱该怎么投资啊?”“我的孩子该读什么专业?”越俎代庖肯定是不行的。
一般人对全职主妇的最大误解,首先,是人人(尤其是女性)天生都自带家务技能,只是不想做而已。其实,女性并不比男性自带天赋,不然你很难解释为什么最顶尖的厨子、收纳专家等多为男性。女性做家务多且“更熟练”,只是社会要求她们如此,而男性通常被豁免了。无论男女,出于自身成长经历等原因,有些就是彻底的家务白痴,如果真要他们做,不仅非常痛苦,而且进步很缓慢:底子太差了。
家务不仅是体力活,还需大量统筹资源,一个优秀的全职妈妈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任务推进能力,能让BAT的很多产品经理都汗颜。之前有篇文章,作者说他太太管理家庭的难度,简直不亚于他管理一个小组的难度。而其中最可怕的是,产品经理和小组长可以在睡觉时关机,零点至八点,他们有足够的理由不回应。而全职妈妈,尤其是带小婴儿的全职妈妈,是二十四小时无休的。她们永远都要以最饱满的精神响应突发状况,且不能像产品经理和小组长那样辞职,孩子生了是塞不回去的。
今天在国外,全职妈妈越来越被普遍接受为是一份职业,只是雇主是家人而已。职业意味着要有薪水和保障,爱和牺牲之类的绑架并不能弥补这点。而在咱们这儿,目前没有制度可以保障全职妈妈作为一份工作的收益和权利,全靠双方的约定。大部分人根本不把全职妈妈当一个职业,而是不要钱的保姆。有人说,我有给我老婆家用,还不少。但家用和薪水是两回事,应该给的薪水,全部以家用的方式发放,这就好像你老板跟你说:这个月给你工资一万五,不过我们公司正好缺台新设备,你拿薪水去买这台新设备吧。哎呀,不要不愿意,买了还不是你在用!不幸的是,大部分有全职妈妈的家庭都是这么运作的。
对全职妈妈而言,放弃职业生涯的机会成本基本无法补偿。有些全职妈妈能拿到薪水,但这些薪水完全不足以弥补她放弃职业生涯的机会成本——出于各种社会成见和不公,当了好几年全职妈妈的女性很难再入职场找到工作,即使找到,收入也不大乐观。往远了说,即使双方商议了薪水,和足够的机会成本补偿费用(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这些协议通常也是建立在婚姻存续的基础上,一旦离婚,很多承诺根本无法兑现。
我觉得在夫妇二人的商议中,最好的流程是:妻子了解全部的风险后再选择;丈夫愿意为妻子考虑,尽可能公平地保证她的权益,弥补她的损失;双方达成共识当还是不当(全职妈妈);不当毫无遗憾,因为清楚当不了的原因/当了后,家中应有相对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果每个环节都做到了问题应该不大,如果做得不足还要硬推……你是这个家的人,我不是!苦果也不是我在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