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世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放理性看世界,这理念贯穿他外交生涯

第一财经 2016-06-19 22:38:00

责编:谢涓

中国失去了一位精英人才,对中国的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以及国际影响力都是一种损失。
外交儒将——吴建民

6月18日清晨,77岁的外交家吴建民,在武汉的一场交通意外后告别人世,国失贤臣,各界痛惜。

吴建民一生履职丰富,有很多职位称呼,但至今,两个称谓仍然最常使用——吴大使和吴院长。

一生勤奋 热爱工作

吴建民是前驻法大使、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外交学院原院长、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语翻译。此外,还先后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1939年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71年,吴建民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四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历任多个重要职位。于2003~2007年任国际展览局主席,是担任这一职位的第一位亚洲人。

目前驻外的一位中国外交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忆说,还记得吴建民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时,办公室在外交部老部一楼,每次他周末或深夜赴部,均能看到吴建民在研读。

积累不辍,吴建民的外交官声誉在1998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驻法大使期间达到巅峰。由于他对中法关系作出的贡献,2003年,他获得希拉克总统授予的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6月18日发悼词表示,“惊悉吴建民大使不幸逝世, 我深感悲痛。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晓法国并为法中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朋友。”“吴大使是我的师长,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为其深邃思想所折服。”

为了表达对这位老院长的追思,外交学院校学生会18日自发举办吴建民老院长追思会。

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写道,吴建民大使的溘然离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令人扼腕唏嘘。“吴大使是杰出的外交官,睿智、儒雅、正直,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素养,退休后依然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奔走劳碌。”

一位驻外中国外交官说:“吴建民大使一生超级勤奋,激励许多人。晚年不赋闲,不避争议,不辍讲写,坚持己见,忧国忧民。”

言传身教 演讲发言从不带稿

吴建民,身体力行,积极作为,鼓舞了新一代年轻的中国外交官。

吴建民特别愿意跟年轻人交流,关心年轻人发展。常常鼓励年轻人出新点子,讲真话,讲实话。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曾与吴建民长期共事的外交官都表示,吴建民大使的工作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至今仍影响着他们。

在吴建民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期间,使馆的办公室主任为张国斌。上世纪90年代,张国斌在礼宾司工作时就与吴建民相识,1999年派驻到中国驻法国马赛总领馆工作,2000年调到法国大使馆办公室工作,直到2003年7月吴建民结束任期回国。

回国后,张国斌与吴建民夫妇每年都会相聚两三次,即使是在他驻外期间,仍然会在回国期间团聚。

“吴大使身上闪光的东西太多了,学不够。”张国斌说。张国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吴建民大使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从来没有见过他节假日休息。

张国斌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有一个礼拜,一日三餐共21餐饭,吴建民在使馆内安排了19顿餐会,边吃饭边与国内来访代表团就餐交流,还有另外2顿是受外国友人邀请到使馆外就餐。

张国斌说,吴建民大使当时抓紧一切机会,了解国内的形势:当地经济发展怎样,需不需对接法国合作,有哪些机构希望取得联系,等等。

张国斌回忆说,交流事无巨细,有的时候问得代表团团长满头大汗。

吴建民大使参加宴会,每次都带着本子和笔。重要的事情与数字,都会一一记下。很多交流中的数字和例子都成为了后来吴建民大使演讲的素材,信手拈来。

张国斌说,吴建民演讲发言从来不带稿子,他的脑子就是稿子。一个讲话有几十个数字,也是脱口而出,这是长期磨炼积累的结果。

同在驻法使馆工作的前外交官徐波对此也印象深刻。徐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吴大使言传身教,跟他们讲,中国人演讲,不要拿稿子,一个人念稿子,下面人就没兴趣了,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鞭策。

“我现在演讲,也不带稿子。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徐波说。

在徐波眼中,吴大使一直这么儒雅,和风细雨,永远是朝气蓬勃。

中国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损失

的确,晚年的吴建民仍然是在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智库外交领域最活跃的外交官。

他在中国的新兴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担任顾问,关注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国际人才等相关研究。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会长王辉耀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吴大使的离世,感到非常突然。中国失去了一位精英人才,对中国的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以及国际影响力都是一种损失。

“17日下午还与我们在一起,欧美同学会在北京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吴大使前来表示祝贺。因为他要去武汉赶飞机,大会安排他第一个发言。吴大使主要谈到对青年寄语,对青年海归的期望。”王辉耀说。

吴建民是中国非常具有开放视野的外交官,杰出的外交代表。外交经历很全面,精通多种语言。王辉耀说,吴建民大使生前很想把中国退休的外交官集合起来,让他们发挥余热,比如培训中国企业如何与国外打交道,帮助企业打通出国的门路。

吴建民还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担任顾问,马云、柳传志、马蔚华、俞敏洪、刘永好等民营企业家都是这一俱乐部的成员。生前他带着企业家去各国进行公共外交。吴建民也曾多次参加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绿公司年会。

吴建民与夫人(资料图)

吴建民最近一次处在舆论焦点,是在外交学院的一次内部交流中的演讲原文出现在了网上——其中提到《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很极端的文章,又因此引发了和《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一番争论。

在所谓“鸽派”还是“鹰派”的激烈交锋中,引发更多国人对中国外交的深入思考。

正在欧洲出差的胡锡进18日发布微博表示,“清早惊悉吴建民大使因车祸离世,深为震动……吴大使与我有过论争,然而我相信,多元观点并存是中国社会最宝贵的正元素之一。愿仙逝的吴大使走好。”

王辉耀对记者表示:“吴大使具有开放的思维,能很好地表达他的观点,特别是懂得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发出中国观点和声音。”

有评论认为,对于社会而言,吴建民代表的是开眼看世界的智慧,与知识分子不悔的良知。说简单点,就是要和平发展不要对抗与战争,要改革开放不要保守封闭,要让中国社会在发展中提升文明,而不是在强大中陷入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狂暴与蛮横。

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在发文悼念吴建民时说,其实外交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怎样同外国人沟通、交流,为国家多争取几个朋友,少树几个对手。这样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得到更多利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