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将公布实体问题裁决,近来牵动中美及南海声索国各方的“南海问题”,热度逼近峰值。
对此,中方已经多次表示,由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单方面提起的所谓仲裁,扭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宗旨,挑战作为地区规则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打着法治和规则旗号反法治和规则。
南海仲裁是个“非法的东西”
在外交部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在回应关于南海仲裁结果出来中方会以多快的速度作出回应时,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称“不用等到明天”,“从2013年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陆慷表示,中方根本不承认、也绝对不会接受这样一个非法的、完全违背了国际法的这么一个单方面提起来的所谓仲裁案,中方会继续表明立场。
此前,外交部对此事一直表态,中方不接受、不参与所谓的仲裁庭及其裁决,正是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真正依法办事,真正维护国际法治和规则,而且中方的立场不会改变。
陆慷还表示,南海仲裁从一开始就是个“非法的东西”。中方是在维护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完整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光是中国政府拒绝,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对此不认同,支持所有的主权国家根据国际法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鼓励所有争议当事方通过直接的对话来解决问题。
《人民日报》11日头版发文《究竟谁在破坏国际法——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事实与法理辨析》,连发三问:“中菲南海争议究竟源于何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实质为何?仲裁案所激起的种种波澜,又将给南海的和平稳定带来何种影响? ”并把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总结为“由美国鼓动操纵、菲律宾挑头、仲裁庭客观上予以配合的针对中国的一个‘局’”。
文章称,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历代中国政府通过行政设治、海军巡航、生产经营、海难救助等方式持续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进行管辖。二战后美国出版的一些地图和书籍均确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而西方舆论对于这些历史真相则“选择性回避”。否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就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否定和对国际法的公然违背。
文章认为,过去的几十年里,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从2012年4月10日的“黄岩岛事件”开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逐步走向“活跃”,美国的“战略转变”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最有解释力的视角。美国热炒南海问题,试图把“规则破坏者”、“现状打破者”和“军事扩张者”的帽子强加于中国头上,并以所谓“航行自由”为借口,以种种手段炫耀武力。
美国将导致失序
今年三四月份以来,美国航母打击编队长时间在南海滞留,上一次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同时出现在南海时是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可见,南海形势短时间内已从稳定和平滑向了紧张对抗的危险境地。
就在南海仲裁案即将公布的当下,美国“里根”号航母等七艘美军舰船目前正集结在南海,其中三艘“宙斯盾”驱逐舰在过去两周多次“悄悄接近”中国南海岛礁。
有分析认为,中美和南海声索国将围绕南海仲裁意见的公布而展开第一轮博弈,但其间的一举一动都将牵动各方神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指出,美国对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一定会加以抵制,现在借仲裁意见施加压力,以后还会用别的招数施加压力。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会进行很长一段时间。
金灿荣认为,美国接下来就南海问题还要与中国紧张几年,美国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具体博弈体现在三方面,首先,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第二,美国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声索国的矛盾,并拉拢一些域外集团和国家来帮忙,如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第三,美国在法律上会有新伎俩,同时配以舆论向中国施压。
从去年开始,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抵近侦察和所谓的“航行自由计划”。并以此为借口令航母和战略轰炸机多次闯入南海,使导弹驱逐舰不断抵近中国南海岛礁,并与盟国在南海接二连三地进行军事演习,甚至还支持东盟国家和日本在南海地区进行联合海上巡逻。
目前美国在南海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军事基地体系,在南海常态化地部署军队。可以说,美国的举动从实质上推动了南海军事化。
在谈到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时,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说,南海问题走到今天,美国是最大的始作俑者。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同样认为,南海问题紧张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介入。
7月6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在南海的目标首先是维护主权权益,中国决不会允许丢失哪怕是寸土。
傅莹分析,美国的霸权基于对海上要冲的控制,对其他国家的海上行为天生敏感,所以对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如此紧张。而中国并没有旨在谋求地区霸权的动机和设计。
傅莹认为,英国和西方都认为当今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建立和主导的“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秩序”自身也面临多重挑战,无法为今天世界的所有复杂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中国所赞成的是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组成的“国际秩序”,中美也不应该进入地缘战略竞争。
令不少人感到困惑的是,美国为何如此重视南海问题,耗费如此多的军事资源、外交资源炒作南海问题,甚至罔顾事实,从干预转为干涉,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在金灿荣看来,美国对中国的南海行为赋予了特别多的战略意义。朱锋也认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也恰恰在于,在美国眼中,中国的南海政策变成中国想要“挑战美国”的“证据”。
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7月5日在华盛顿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上强调,美国不要把南海问题放大为一个战略问题。戴秉国呼吁,美方对南海问题的强势介入要降下来。
他说,现在,南海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如果任由温度上升,可能发生意外,甚至把整个南海搞乱,进而把亚洲搞乱。那样,南海周边地区国家遭殃,亚洲国家遭殃,美国也会遭殃,“谁放纵事态发展,酿成大祸,谁就必须承担历史责任。”
要避免南海问题外溢
尽管美国当前正在进行结果难料的大选,但吴士存认为,将来无论谁当选总统,美国不仅不会放弃其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反而会加强。在此战略下,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虽然结果尚难预料,这事也尚没结束,但美国人已经输在了道义上。
金灿荣判断,中美就南海问题的博弈,最后的赢家是中国。中国要有这样的自信,大态势还是对中国有利。中美会因为南海问题有一些紧张,但中国还是不要放弃习近平主席讲的“与美国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中美有一种历史责任,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崛起国挑战守成国必然导致战争的理论)。如果中美冲突,将是人类的灾难。
金灿荣指出,现在麻烦的是主观上中国想跳出,但客观上问题在突出。所以,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立场的同时,不要让南海问题外溢到其他问题上。别的方面,中国还是寻求与美国合作,与美国共同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戴秉国在华盛顿对美国智囊强调,只要美国不以此挑战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中美可以就维护航行和飞越自由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双方也应当在海洋环保、海洋科考、海上执法等涉海广泛领域加强合作,为双方在海上的互动注入更多正能量。
金灿荣还表示,对其他国家也要这样,不因为别的国家介入南海问题而放弃与其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王毅强调,世人皆知,无论是“仲裁庭”的发起还是后续炒作,都有域外国家的策划和操弄,目的就是搅乱南海,从中谋利。
杜特尔特11日上午在抵达马尼拉后,被菲律宾当局拘留。
菲律宾总统府在一份声明中说:“马尼拉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 Manila)一早收到国际刑事法院(ICC)发出的逮捕令的正式副本。”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侵闯铁线礁发表谈话
12月4日,菲律宾海警9701、4409号船及3002、3003号公务船企图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并危险接近中国海警正常执法巡查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