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追赶与引领-重科技的突围之路

第一财经 2016-07-19 14:31:00

责编:孙祺

在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征程中,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型的关键时刻,清华人有责任再一次承担起推动科技创新的神圣使命。为此在今天的活动上,我们将正式启动“星聚计划”和“基石计划”。

嘉宾致辞

徐井宏:清华控股董事长

周健工:第一财经CEO  

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在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征程中,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型的关键时刻,清华人有责任再一次承担起推动科技创新的神圣使命。为此,在今天的活动上,我们将正式启动“星聚计划”和“基石计划”,来推动清华产业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条主线上实现新的突破。我们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社会各界和全球的伙伴和我们一起更加深入地合作,共同打造支撑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铸重器不负使命,赢未来携手前行。谢谢大家!

第一财经CEO周健工:不管从硅谷还是从波士顿,还是看我们的中关村,凡是全球这样的创新中心,一定是有世界级的这种高校,像清华和北大这样的学校,在中间起非常大的作用,像斯坦福、MIT,像哈佛。那么我们希望,第一财经跟清华控股能够长期地合作,不仅仅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个产业和经济转型的战略领域内能够作出更多的创新,而且能够孵化出一批在中国、在世界都具有颠覆性和创新性非常强的这样一批创业者和企业家。

圆桌论坛I. 汇聚与融合—创业的3.0时代

高建: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汪潮涌:信中利资本董事长

王济武:启迪控股董事长

彭志强:盛景网联董事长

何霆:艺妙神州创始人

本场讨论主持人

程方:清控科创总裁

清控科创总裁程方:今天对话的第一个环节我想请五位嘉宾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就是在这样一个创新创业的热潮当中,主要的特点和特征是什么?同时这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对我们的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那同时也想请大家各自谈一谈这场浪潮当前还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我觉得有四个鲜明特征。第一,这次创业创新的浪潮还是有新技术的推动,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一些新技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像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材料以及VR和AR等,都是新技术推动。第二是新业态出现,像分享经济、社群经济、互联网+,实际上都是新的业态的体现。第三是一种新的教育的出现,从教育的理念、方式到具体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第四是新增长,现在我们讲到独角兽的时候,实际上是由于资本的推动使现在的企业比原来的增长更快一些。

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我们看到一个机会和一个挑战。从一个机会的角度来讲,国内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其实和硅谷、以色列正在发生的事情是高度一致的。其实这次我们真的是跟国际完全接轨,而且是和国际最顶尖的创新空间完全接轨,这是一个机会。存在的挑战就是中国的创业现在过多地集中在B2C的互联网领域,我们看到中国的基金行业大约90%到95%是投在B2C的领域,抓用户、抓流量;5%到10%是投在了B2B这个领域,去关注技术/关注深度的创新等等。但是我们看到在美国,40%的风险投资是投在了B2B,也就是深度技术,以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而以色列因为没有本土的大市场,所以90%以上是投在B2B,投在了深度技术。我们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和强国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B2B的深度技术。

清控科创总裁程方:实际上在这一轮大规模的众创空间建设当中,我个人观察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思路:一个我称之为空间流派,强调的是空间的特色、数量和规模;另外一个流派我称之为服务流派,这个流派一般是要弱化空间,但是更强调的是服务体系的建设、社会资源的注入以及对整个创业活动的全过程的支撑。我想请王济武董事长谈一谈,你如何看待空间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做空间相对难度小,做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另外我觉得投身到创新创业服务行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素是被同行忽视的,就是时间和周期的要素。做孵化器、做创新服务如果不能扛过7-10年的周期,那就会很困难,因为看不到成果。所以有一个周期要素。解决周期要素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是非要自己扛过去,比如可以加入一个系统。我们现在推的无边界的集群式创新,希望融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把我们20几年建立起来的跨越了周期的能力输出,跟大家共享。特别在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东西是可以跨过地理边界、跨过行业边界,完全可以共享。未来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老企业,愿意更多地进行共享,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跨界共享,共同带动这个行业来跨过周期的边界。

信中利资本董事长汪潮涌:我非常赞同刚才济武讲的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服务的维度,来支持创业创新。其实第三个维度——资本的维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的金融行业200万亿资产,93%是银行掌控。保险、信托加上基金、证券公司,加起来掌控的金融资产不到1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这个融资的比例大部分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例太低。中国的创投最后的症结是在于出口不通畅,上市公司的数目太少,对于2000多万家企业来讲,6000多家主板上市公司,加上7000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这是九牛一毛。所以大家要谈创新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呼吁我们的资本市场要更加得开放,要给我们创投资本、创业的这些企业家更加开放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现在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艺妙神州创始人何霆:作为创业代表,我非常希望创业服务体系能够在三个方面帮助年轻创业者。第一是知识。我们的项目是晚期癌症治疗技术,早期创始团队是一个纯技术团队,非常缺乏专业以外的知识。第二是人才。作为技术型创业项目,我们是典型的研发驱动成长,一直在努力招聘国内外顶尖的相关专业人才。第三是资源。由于团队都刚刚走出校园,没有社会人脉和相关阅历的积累。幸运的是清华经管学院的课程,以及启迪孵化器的帮助和盛景创新大赛的培训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圆桌论坛 II. 追赶到引领—重科技的突围之路

蒋洪德:工程院院士、华清燃气轮机董事长

程京: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总裁

赵伟国:紫光集团董事长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

阎力大:华为企业业务总裁

本场讨论主持人

陈鸿波:国际科技园协会亚太分会主席

国际科技园协会亚太分会主席陈鸿波:今天我们第一个问题,我想跟嘉宾分享的就是,你们都工作在各个领域,应该说在各个领域都是世界和中国的前沿。从你们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所说的重科技的发展,它的一个总体的趋势是什么?它在朝一个什么方向去运动?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我想大家特别关心的是,在这个发展趋势的过程中,现在中国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清燃气轮机董事长蒋洪德:在清洁能源里面,在21世纪,燃气轮机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或者高端的能源装备,对改进世界能源的结构环境的优化起了关键作用。在12-15年前,我们引进了GE(通用电气)、西门子和三菱的技术,那会儿我们不会自己设计,不会自己制造,关键的零部件要进口。经过15年的努力,我们迅速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到今天为止,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没有一台我们自己设计的燃气轮机,没有。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快了,我们科技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叫制造技术、制造工艺,贡献关键技术,尤其是材料和加工技术,在过去10年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总裁程京:在我们这个领域,生命大健康领域,涉及到医疗和健康,发展的趋势用几个字形容:多、快、好、省。多者,就是用我们开发的最新的这些芯片的技术平台,我们可以做到以前传统的分析方法很难做到的事情,那就是一次可以对一个样品的很多参数进行检测。比如说用我们一张人的全基因组芯片,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看见我们所有基因的变化,这在过去是不可以想象的。我们拥有的国家药监局和欧盟CE认证的证书是全世界最多的公司,虽然我们起步晚一些,从我回清华1999年到现在16年过去了,但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白手起家,到今天我们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这一点为我们后面的超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给大家报告一下,去年乌镇的互联网大会,整个大会的网络就是紫光旗下的新华三所提供的,今年即将在杭州召开的G20也是由我们来保障的。因为这些重大活动对安全有非常高的要求,除了效率以外,会面临大量的黑客攻击,我们是经受得住考验的。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在芯片领域,在手机的芯片领域、移动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在是竞争和合作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谈“竞争”这个词,我们讲“平衡者”,我们已经成为高通和联发科的平衡者,高通在全球排第一,联发科排第二,我们在全球排第三。在企业网络领域我们要继续领跑,在运营商领域我们希望成为华为的平衡者和思科的替代者,在未来的存储芯片领域,我们希望成为三星的平衡者。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说到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的题目是

“从追赶到引领”,我自己也很希望这样。但是我也比较坦率地说一句,因为我在美国待了很多年,我在中国也待了很多年,咱们实事求是地看,也许在某一两个点或者几个点上我们可能是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未来这些点数会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整个科研,应该讲生态环境也好,人才储备也好,甚至包括资本、法律系统等等,其实都没有真正达到能跟美国拼高低的程度。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国际科技园协会亚太分会主席陈鸿波:今天咱们这个主题是“从追赶到引领”,这个题目很激动人心,但是我想在座各位也知道,这条路一定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在这个路上一定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和挫折等待我们,下一轮我想请几位嘉宾谈这么几个观点:第一就你们的感觉来说,我们从追赶到引领,这中间还有哪些巨大的困难?它的瓶颈是什么?主要的困难是什么?第二就你的观点来看,我们要想真正做到引领,我们的政府应该做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清燃气轮机董事长蒋洪德:我们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很落后,所以我们没有独立研发和独立设计,更提不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这个是我们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通病。这个瓶颈怎么突破,就是要靠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一马当先,要基础领先。那么按我的看法是,只有基础研究制造世界先进水平,才有可能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没有这个技术基础一切免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总裁程京:我认为在我们的行政系统,就是体制机制政策上面,它也必须创新,而且要更快速地去创新,否则它将会严重制约技术上的创新。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刚才这几位说的我都非常同意。我觉得大环境的问题其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的,我就提四条可以对环境有一些改善的建议。第一,我觉得中国到了现在,真正从追赶到引领的话,我们不能只利用本土的人才和海归。我们一定要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也不一定非得把他们吸引到中关村来,吸引到中国来,我觉得可以在别的地方,在全球任何地方可以为我们自己的企业工作。第二,我真心地希望,我们的科技人员能够看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信息。第三,在数据上我们要尽快地订立一些法律,使得我们的数据能够在有法律的基础上实现共享。最后,在投资角度,希望政府与社会进行资本合作,来做科技的早期投入。

华为企业业务总裁阎力大:应该讲,华为的早期是跟随型的创新,尤其是在通讯领域。

当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以后,我们的责任感就出来了,我们必须要引领这个方向。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基础理论的创新,因为我们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应该是产品技术的创新,而产品技术的创新的基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没有基础理论的创新是难以培养大的市场、大的业务,即使有也是不稳固的。我们现在的实践是投入基础理论创新,我们叫美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图像研究所,现在已经在全球纷纷开办这样的研究机构。华为虽然说在基础理论创新已经算是起步了,但我认为这条路非常艰难,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条路比产品的创新更难。

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一财网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