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和她的球员、团队一起,为中国队的里约奥运会之旅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
欢快的桑巴音乐渐渐低沉,赛场内外的激烈竞争归于寂静。北京时间8月22日,里约奥运会在马拉卡纳体育场落幕。
首次在南美洲举办的奥运会,如众人所愿带来足够的新奇与惊喜。难民代表团、开幕式与闭幕式上的巴西音乐与舞蹈、“洪荒少女”傅园慧、绝地反击的中国女排……奥运会,仍是举国关注的盛大活动。
金牌之外的林林总总越来越吸引人关注。游泳赛场,摘得200米自由泳金牌的孙杨和继续夺金狂潮的菲尔普斯被人们津津乐道,但让人疯狂的不是这两位天才选手,而是女子100米仰泳铜牌得主傅园慧。凭借几分钟的采访视频,这位“用尽洪荒之力”的运动员成为本届奥运会上最受国人关注的运动员。傅园慧为何爆红?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她让大家感受到一股新鲜气息,得以体会单纯的快乐。
奥运语境下的网红逻辑令傅园慧无意中爆红
但即便是有些特立独行的傅园慧,也难逃金牌和成绩的压力。奥运金牌的得与失,令众多运动员沮丧、痛哭或狂喜。据说,再次奥运夺金的举重运动员龙清泉兴奋之余发出了5万多元微信红包。也有运动员赛后泪流满面乞求大家原谅。
中国代表团团长刘鹏说,只盯着金牌不行,但不把金牌当回事也不行。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摘得26枚金牌,共计70枚奖牌,在奖牌榜上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位居第三。被表现优异的英国超越,多多少少令人有些不爽。而中国女排的优异表现和超越自我的气势,让中国代表团屏住了这一口气,留待东京。
郎平和她的团队在竞争氛围近乎窒息的女排奥运赛场顽强拼搏,令一个个对手最终望而却步,体现出真正的体育精神——既不同于举国体制下的金牌至上,也不同于网红语境下的娱乐至死——是对奥林匹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经典个案。
庆幸有郎平。女排在里约展示的追求崇高和超越自我,改变了中国体育在里约奥运会的底色,也将改变中国体育的未来。
刘国梁在二次元群体的解读下也展现出另一个形象
一届主打娱乐的奥运会?
作为中国体育梦之队之一的跳水队延续强势,摘得8枚金牌中的7枚,是当之无愧的金牌大户。但回顾跳水队的赛场表现,并未赢得金牌的何姿与秦凯却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何姿结束三米板比赛后,秦凯在赛场向她求婚,温情的一幕感动了全场。并非观者八卦,被人所共通的情感打动再正常不过。经受严酷训练的运动员能在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场合表达情感,也是运动给予他们的褒奖。
乒乓赛场传来的许多消息,也让人分外快乐。中国队在里约继续包揽全部4块金牌,而观众在欣赏精彩比赛之余,对中国男队的两位型男主将马龙和张继科抱有持续的兴趣。张继科赛后通过直播软件与网友懒洋洋地聊天,直白地谈及是否退役等话题,令体育与民众、运动员与粉丝的互动方式有了新的表达与传播途径,媒体和社交工具的变革,重塑了体育与人的关系,也变了奥运会。
无辜“躺枪”的还有总教练刘国梁,他先是被误认为是不懂球的官员,接着又被八卦为何亲吻两位爱徒。随后的持续关注,才令他的真实生活状态慢慢显露出来——训练场上,他是一台精密的“人肉发球机”;赛场外,他每天要给球员煮方便面当夜宵;谈起奥运卫冕,他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特别害怕被爆冷。
从跳水到乒乓球、羽毛球,再到跆拳道赛场,更多的爱情、更多的欢乐分外坦诚地被运动员们表达出来。一方面要钦佩“90后”运动员敢爱敢恨的胆识,另一方面也要感叹:正是这些个人在大时代里的变化,重塑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奥运会。
更值得庆幸的是,里约奥运会并未到此为止。
中国羽毛球队昔日最强势的女双项目陷落,老将于洋遗恨里约
郎平的真实最可贵
尽管整体表现不及预期,以至于在奖牌榜上被英国超越,但中国女排一路逆袭最终夺冠的传奇表现,令中国代表团赛场上的阴霾被一扫而光。荡气回肠的胜利,着实振奋着电视机前的每一个观众。
既不同于举国体制下的金牌至上,也不同于网红主义的娱乐奥运。郎平代表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从傅园慧到郎平,中国体育的里约奥运会终究还是回归到体育本身,在每个人心底叩问何为体育精神。
女排主攻手朱婷被称为新的“铁榔头”、主教练郎平则被封为全民女神,女排精神再一次被称为代表了时代精神。面对如此褒奖,女排团队的核心郎平一再用平实的语言化解。说起女排的拼搏精神,她说,拼搏精神就是团队精神;说起她的神奇指挥,她说,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助理教练们都很棒。的确,郎平不是神,而是一个承袭深厚传统、极其敬业地对待工作并擅长团队协作的职业教练。
郎平拒绝迎合简单粗暴的解读,因为那是人们偷懒或别有用心的方式。她比傅园慧真实得更加彻底,小姑娘面对外界解读的辩白完全被忽视,而郎平的传奇经历保证了人们听得进她的解释。她拒绝被娱乐化。
郎平和女排的里约神奇之旅,将打开中国体育新的一页
她改变了我们的里约
全力争金,是职业体育人敬业的表现,也仍是崇尚体育精神的人们所关注的。中国队的金牌消息吸引媒体第一时间争相发布,昔日优势项目的衰落也会引来一波波争议。顽强拼搏争取金牌但不是金牌至上,女排的奥运历程和郎平的执教理念也遵循着这一逻辑。
从2008年的9金到伦敦的4金,再到里约的0金0银,盛极一时的中国体操已经跌落到了谷底。体操赛场屡屡传来的“压分”争议,恰恰体现出我们对于新体操规则和判罚倾向性理解上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样,羽毛球赛场,中国队在混双、女双与女单项目上相继失利,打法和理念的落伍与人才断层是重要原因。而在举重赛场,甚至出现了教练团队不知裁判改判而痛失金牌的怪事。
公众的抱怨、指责或者冷漠以对,并非出于不见金牌的势利,而是因为出于各种原因而未全力以赴。年轻的女排姑娘们战胜自己境界升华,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
唯金牌论英雄不妥,但拒绝与时俱进、面对问题推脱责任也是缺乏能力和专业精神的表现。刘鹏说,中国体育需要强化争夺意识,需要年轻运动员更积极投入。在闭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刘鹏三次提到女排精神,这与其说是举国层面的褒奖,莫不如说是对中国女排职业精神的肯定。
里约奥运会的笑与泪已经成为过去,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将在国人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育明星将拥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更多的人将参与其中,各类体育联赛也将越来越激烈精彩。竞技体育和公众体育都需要更职业的团队推动,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伟大历程,为中国体育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