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五,在连续追踪一颗彗星长达12年之后,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成功完结使命,通过撞击彗星表面宣告任务结束。
欧洲航天局称,在格林威治时间周五10:39(北京时间周五18:39),“罗赛塔”号撞击彗星表面后,任务控制人员如计划那样与这一探测器失去了联系。据美联社报道,任务负责人帕特里克·马丁说:“再见,罗赛塔号,你完成了工作……这是空间科学的最佳表现。”
“罗塞塔”探测器追踪的彗星名叫“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下称67P),该彗星诞生于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由于彗星内部温度很低,科学家认为太阳系诞生时的一些原始物质会被“冻结”在其中,因此探索“67P”可能揭开太阳系形成的奥秘。
“67P”彗星也被证明存在大量与生命形成有关的有机化合物,初步分析显示包括16种。据新华社报道显示,发现物包括水、一氧化碳、甲烷、乙醛、甲胺等,而且乙酰胺、异氰酸甲酯、丙醛和丙酮这4种有机化合物是首次发现。
此外,“67P”彗星上重水的含量被证明很高,这支持了一些科学家的假说,也就是彗星或小行星在数十亿年前将水乃至其他生命相关物质带到了地球上。
欧洲航天局局长让—沃特里希·韦尔纳表示,开支达14亿美元的“罗赛塔”项目是一次成功。除了在2014年11月将“菲莱”登陆器送上彗星表面之外,“罗赛塔”探测器收集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以至于研究人员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分析完毕。
目前,“罗赛塔”12年的行程已经足以让科学界产生许多新发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高级科学家杰西卡·森夏恩表示,通过研究彗星形成的方式,科学家可以得知,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星体是如何在45亿年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