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前端纤维的形成与获得,效率实在低下;二是终端的享受与体验,缺少品牌价值。”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州丝绸协会会长凌兰芳10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丝绸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主要在这两端,如果这两个短板不解决掉,这个行业就没有出路,也没有前景。
丝绸有着“纤维皇后”的美誉,一直都是高档服装面料的首选。目前,高品质生丝价格在38万元/吨左右,是化纤丝价格的15倍,棉纱价格的40~50倍左右。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茧丝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风险增加,行业发展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随着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转化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沿海城市种桑养蚕的数量开始逐渐萎缩。
10月10日,在第十八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上海通气会上,以“变革产业未来”为主题的2016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的项目推介人潘建军谈到,今年丝绸产业会在蚕茧收购、缫丝转型、互联网+等方面经历较大变化,同时也存在外贸下降、内贸不振等痛点。
潘建军表示,在蚕茧收购方面,今年国家一改以往的统一收购变为放开蚕茧市场,这意味着所有的后端企业和前端供应市场都会发生变化。在缫丝转型方面,把农业口子的茧变成丝这一中间环节目前还是大面积亏损的,如果丝绸产业要转型,这一环节的转型也将是要经历的重大变化。在“互联网+”方面,在PC端过渡到手机端的时候,丝绸这一传统产业需要适应这一新时代的变化。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10.23亿美元,同比下降7.81%。全国28个省市中有19个省市的出口金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浙江真丝绸商品出口37353.52万美元,同比下降13.13%,广东、江苏和上海同比分别下降了8.12%、2.93%和10.4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丝绢纺织及精加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69亿元,同比下降14.24%,亏损面为16.21%。尽管全行业亏损总额有所下降,但行业亏损面超过两位数,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丝绸行业面临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
凌兰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因为丝绸的蚕丝是蛋白纤维,其纤维的形成和获得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和劳力要比其他纤维更多,所以造成丝绸的价格是所有纤维中最为昂贵的。“这里面有几道工艺目前还无法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来解决,比如蚕丝断了还是需要人工去接,因而其人均产出特别低,化纤每分钟可以产出450米,而且有成千上万根丝线在走,但蚕丝每分钟才产出150米,且只有一根丝线在走。”
“在品牌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人记得住的丝绸品牌。”凌兰芳告诉记者,品牌需要文化的积淀,不管是爱马仕还是香奈儿都是要一两百年的培育才形成的,而我们现在的品牌才只有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在创新品牌、工匠精神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我国计划经济年代对丝绸没有任何的品牌创建,那个时候只是出口半成品。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了品牌意识,但大家又急功近利,偷工减料、自相残杀的事屡见不鲜。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缺失和漏洞,致使大家对创新没有积极性,抄袭、剽窃现象依然存在。”凌兰芳补充道。
潘建军表示,本届丝绸博览会将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的趋势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共同探讨“传统丝绸行业如何走工业4.0之路”、“丝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该怎么做”、“丝绸创新应用”、“丝绸作为国粹如何走向全球市场”等话题,寻求丝绸产业的转型发展之道。
凌兰芳同时也表示,在国家“一路一带”、“工业4.0”等战略布局下,未来丝绸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
“跨境电商+产业带”已催生多个出海新路径。
对外贸企业而言,原本竞争激烈、开拓成本较大的内销市场,如今迎来了加速试水、加码投入的契机。
若干举措的出台实施将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能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为服务好境外采购商、全球展商,广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组成合力,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为稳外贸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金融动能。
多家银行推出跨境结算、融资及汇率避险专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