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世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间投资加速萎缩,印度经济释放危险信号

第一财经 2016-10-25 16:44:00

作者:缪琦    责编:顾乡

“在2015年的大爆发之后,2016年印度创投回归理性估值区间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正在挤掉多余泡沫。”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印度正在释放危险的信号:越来越少的人想要去这个国家投资。这对此前热火朝天招商引资的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

今年第二季度投资萎缩3.1%

尽管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依然在增长,但民间投资正在加速萎缩:今年第一季度,民间投资萎缩了1.9%,第二季度则减少了3.1%。

与此同时,制造业设备开工率也相对较低,未有新增投资。据民间调查机构印度经济监控中心(CMIE)统计,印度制造业整体设备开工率仅为73%,至少连续5年下降。除了钢铁(开工率53%)和水泥生产(开工率64%)等基础设施相关领域之外,乘用车(开工率63%)和造纸(开工率55%)等行业也加剧了产能过剩。

对于投资加速萎缩的数据和说法,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竺帆咨询创始人黎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没有明显感觉,但“2015年投资过热”,今年会趋向于理性。印度创投圈今年9月的报告总结称:“在2015年的大爆发之后,2016年印度创投回归理性估值区间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正在挤掉多余泡沫。”

印度廊桥律师事务所顾问樊桂东也表示,身处当地并没有听到投资萎缩的新闻,“接触企业的情况都挺正常的,前来考察和落地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每个月基本都会和几十家接触。”他对第一财经说,中国企业今年对于印度的投资热情和去年相比“只会多不会少”。

就印度的经济表现而言,印度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到了7.9%,在截至6月的第二季度则放缓至7.1%,低于早前预期的7.6%,并创下自2014年6月增长6.7%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印度仍然超过中国的6.7%,是世上GDP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印度FDI超过中国”只是传说

莫迪政府将经济增速的出色表现主要归功于印度总理莫迪推行了关键的经济改革。于2014年上台的莫迪推行了“印度制造”计划,并打开大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政策鼓励外来投资。执政期间,他还增加了国防与基础建设方面的开支,并实行低利率政策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然而,如今的政府看起来还在缺钱的困境中挣扎。最近的报告显示,为了能增长0.4个百分点,政府官员将向印度议会申请在接下来的5个月内额外支出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亿元)并寻求批准。

这种策略并不新。早在2014年莫迪刚刚进入总理办公室时,他就面临印度经济增速因民间投资放缓而从2010年的两位数下降到2014年的5%~6%的棘手难题。他和他的经济团队随后决定加大公共支出,认为唯有这个方法才能快速解决问题。在他们的愿望里,增加政府的公共支出将会增加投资者的热情、营造乐观的氛围,从而吸引民间投资迅速扎堆。

这个方法不算毫无效果。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数据部门fDi Intelligence此前的一份报告,2015年,在不少新兴国家的投资出现下滑的大背景下,印度第一次超过中国成为了全球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目的地。

然而,这一引发众人关注的消息也引起不少人的质疑和官方反驳。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回应称,印度贸工部工业政策和促进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印度共吸收外资是254.94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193.94亿美元,也就是上半年印度的FDI同口径和中国比是193.94亿美元,而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是684亿美元。“权威的数据已经摆在那里,所以我们不需要再作什么评论。”他这样表示。

在印度生活多年并在当地创立了印客公司以帮助中国人赴印投资创业的吴顺煌也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查证。他表示,中国统计局给出的2015年中国实际吸引FDI数据为1263亿美元,和《金融时报》给出的566亿美元相差甚远,而印度政府给出的数据为2015年FDI流入仅450亿美元左右,与《金融时报》给出的630亿美元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印度FDI超过中国的说法极不准确。

在这些权威数据的基础上,部分外媒也开始认为,印度利用增加公共支出来吸引外商投资的策略绝对算不上卓有成效。他们甚至担心,莫迪政府的政策已执行一半,政府看起来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承认自己的方法并不奏效。

印度近一半大型项目搁浅?

为什么越来越少的人想要去印度投资?

外媒报道称,首先,当地支持新投资的金融渠道已经崩溃。在印度,对于新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于银行系统,当地的银行系统主要由国有银行掌控。不幸的是,国有银行正深陷自身财务状况的泥潭——身负大量的坏账。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信用系统的增长严重乏力。事实上,银行对于工业的贷款于今年8月出现了过去10年里的第一次收紧。

然而,政府对于修复金融系统这件事做得非常有限。可能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减少经济对于国有银行的依赖,毕竟国有银行也极容易被有影响力的当地巨头所操控。取而代之的除了推进银行的私有化之外,印度政府还应当敦促银行有力地清除坏账,变得更加“务实”。

其次,不少投资者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独断专行的政府决策被折磨得很痛苦。就税收和环境保护条例等的争议已经让众多项目搁浅,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项目。

据外媒报道,大约一半的大型投资项目都因为资金问题被迫延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印度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于8年前进入印度市场并中标了德里地铁的项目,当地项目的一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德里地铁CC-05标的项目已经完成了,CC-27标项目也接近尾声,孟买的项目也在开展中。“虽然工期也是延迟的,但是主要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造成的。”该负责人称。

此前中国富士康集团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签署投资计划以在当地投资建立巨型工厂堪称“印度制造”计划的一大成功案例,然而一年过去了,富士康集团至今都还没有向政府提出采购土地、设立研发机构和制造工厂的申请,更不用说政府何时会批准申请。

也有一些公司已经承诺了要投资却又改变了主意。另一个“印度制造”公关成功的案例当属福特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开设新工厂,当时的投资额达10亿美元,据福特的计划是要将印度打造成福特汽车的出口中心。然而,最近福特公司CEO菲尔兹(Mark Fields)表示,公司正在重新审查在印度的投资方案;他个人对于在印度的投资比在其他新兴市场的投资更加悲观。

投资者期待更实在的改革

要想重新燃起投资者对印度的兴趣,印度显然需要在投资领域推动更多集中并且实质的改变。

虽然莫迪政府在“给正在进行的项目松绑”以及推行“印度制造”以刺激当地制造业发展等领域制造出了不少的动静,也的确实现了一些较易实现的短期目标,并让印度在去年世界银行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排名上前进了4位(排在第130位),但根据莫迪多次的公开表述,他至今都还不明确“大爆炸式的改革”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外媒认为,他和他的团队只是一味地将希望寄托在增加公共领域投资上,但在推动可持续的管制解除以及劳工、环保条例等重点领域的实质性改革上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顽疾。

对于投资者来说,那些实实在在的松绑和管制解除以及稳定的开放政策才是恢复他们投资信心的关键。但不少投资者都公开表示,实际的改变对于印度来说太难了。

对于这些警示的信息,天性乐观的印度人也显得有些健忘。更糟糕的是,印度政府尚未意识到,继续加倍增加公共支出的选择将会让危险加剧,因为它可能会危害过去几年里已取得的成功之一:印度预算系统的稳定性恢复。在外媒看来,政府已经透支了本财政年度的赤字目标,简单地继续增加支出显然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伤及经济本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