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余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渐进式改革,俗称“摸着石头过河”。一般认为,中国是渐进式改革的代表,俄罗斯是激进式改革(俗称“休克疗法”)的代表。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的表现远优于俄罗斯,这被视为是渐进式改革优于激进式改革的最重要证据。
然而,我们最好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中国经济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长为发达经济体之前,还不宜对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孰优孰劣盖棺定论。
首先,中国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历史渊薮与利益集团,换言之,在两国改革开放之初,初始条件大相径庭,因此很难用两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来比较两种改革路径的好坏。毕竟,经济转型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中国与俄罗斯并非很好的对照组。而举目迄今为止的世界经济史,似乎缺乏完美的自然试验。
其次,在笔者看来,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将困难的改革放在前半期来做,而后者是将困难的改革放在后半期来做。一个典型例子是国企所有制改革。俄罗斯是用私有化的方式试图在一夜之间毕其功于一役(当然效果并不好),而中国的国企改革则贯穿了改革开放数十年,而且时有反复与波折。换言之,对中国而言最困难的改革阶段,似乎才刚刚到来。
再次,渐进式改革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改革本身会培养既得利益集团,而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将阻扰进一步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既得利益集团,最舒服的环境就是半市场半管制的状态。如果缺乏管制,他们就没有制度套利的空间;如果缺乏市场,他们就缺乏将利益变现的机会。因此,如果渐进式改革的目标是彻底的市场化,那么这些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未来的改革。
第四,渐进式改革还有其他问题,例如政策短期色彩较浓,这会削弱政府的声誉,加剧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与预期同质化。无论是产能过剩、金融动荡、房价调控还是医疗改革,概莫例外。
其实,把市场化改革划分为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可能分类方法本身也存在问题。事实上,激进式改革也会有渐进的阶段,而渐进式改革也会有激进的时刻。如果我们把一个经济体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比喻为一个人跳过一个大坑,那么激进式改革无非是在初期跳这个坑,而渐进式改革是在后期跳这个坑。在初期跳跃固然有助跑不够的问题,而在后期跳坑,则会面临既得利益阶层的掣肘,以及改革预期与动力不足的困扰。
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这惊险的“最后一跃”?更科学的顶层设计、激励相容的改革措施、清晰明确的实现路径、科学透明的决策机制、吸收别国的经验教训,这些方面缺一不可。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有溺亡的风险。中国经济应该改变思路,朝着对岸一个明确的目标、克服各种阻力、坚定地划水前行。(张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张明宏观金融研究”公众号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5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美国试图迫使各国终止与俄罗斯的贸易,这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印度的进口旨在确保印度消费者能够负担可预测的能源成本,这是全球市场形势所迫的必然选择。然而,正是那些批评印度的国家自己却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
俄方将根据美国等西方国家相关导弹部署规模以及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总体形势,决定应对措施。
涉事飞机载有43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执飞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滕达航线。
特朗普在当天接受美国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当前俄军空袭乌克兰加剧,特朗普本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失望”,并称普京“口头客气但毫无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