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让“猫腻”走开,25万亿公开招标市场迎来全线上时代

第一财经 2016-11-09 07:06:00

作者:祝嫣然    责编:汪时锋

“全线上”已经成为招标采购链发展的必然,但它不会一蹴而就,实现的路径也尚未清晰,仍然面临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公开招标采购市场高达数十万亿元,而交易全线上的实现必将让这一领域焕然一新。

由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招标)主办,中国招投标协会公共资源交易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指导的“采购链生态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应快速推进互联网+招标采购全线上的实现,鼓励各方融入共建第三方平台,最大程度实现信息的对称、提高参与各方的效率,促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物流、法律、咨询、金融等周边服务,形成基于交易全线上的完整的资源配置与产业生态,是B2B、G2B实现转型升级,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降低成本的必经之路。

招标采购全线上时代到来

伴随着互联网+产业、供给侧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与招标采购全流程的电子化受到政策层面的持续关注。

2011年11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出台,2013年2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颁布,为招标采购领域的电子化制定了依据与标准。这推开了“互联网+招标投标”的新时代。

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在2017年底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这一举措为我国“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确立了时间表,意味着全社会B2B、G2B交易全线上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是一个总额高达数十万亿元之巨的市场,交易全线上的实现必将极大地改变这个领域的面貌。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表示,公共资源交易与招标采购全流程的电子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和解决信息不透明的。二是我们正在推动简政放权,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的作用,把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和中央简政放权改革结合在一起,有可能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的变革。

“全线上”已经成为整个招标采购链发展的必然,但它不会一蹴而就,实现的路径也尚未清晰,其中仍然面临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巨大的交易机会与市场主体间能力的不匹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公开招标采购的交易金额超过25万亿元,而线上交易的比例不足10%。更要紧的是,既具备法律咨询能力,又精通招投标实务的IT供应商少之又少,真正合格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也为数不多,这极大限制了交易全线上化的进程。

第二,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功能布局尚不明确。尽管国家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标投标电子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要鼓励交易系统的市场化竞争,要求政府不得限制和排斥市场主体建设电子交易平台,但真正得到政府认可和接纳的第三方平台很少。如何真正落实简政放权,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交易全线上发展的一大制约。

第三,如何让第三方交易平台真正合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发挥在专业领域的引领性作用,避免在招标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形成新的垄断和信息孤岛,对于实现交易的全线上化至关重要。

交易平台由谁来建?

《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中提到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的发展。

刘胜军认为,政府要推动,并不代表着政府包办所有的事情。由于市场经济、市场体系的复杂性,政府去做这些事情,必然会带来两个非常难以突破的局限性,第一个局限性就是创新能力,无论是政府还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多变的时代,任何政府去做这些事情,他的便利性不会像市场那么好;第二,既然是公共交易平台,政府实际上也是利益相关方,如果政府去做这样一个平台,又去管理这样一个平台,这里面利益的冲突问题还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刘胜军表示,政府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把主导性的力量交给市场,让更多的企业家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地探索,找到最优的商业模式,最大化的满足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这个过程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主导。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招标采购领域专家张利江也认为,政府在创新方面并不有优势,如果这时候有市场主体来做,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购服务的方式实现,尽量避免去建设。《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标准,推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化政府采购活动,没有说政府出面要去建一套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关于公共资源交易,交易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通过市场的规则来进行,交易的效率才能最大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主线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到转向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增强,所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处在不断调整过程当中。

张立群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有很多新的事物,所以在这些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公共资源里面涉及很多资源可能是政府提供的,包括一些信息资源、项目资源,所以应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应如何作为?

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全线上时代具备“互联网+产业”业态的基本特征。张利江对其总结如下,各方是基于自愿的平等交易,各类业务的卖方公平竞争;政府开放市场,买方开放信息,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思维空间的开放;包括政府及其部门和下属交易中心在内的各方高度协同;实现了招标采购人员的技能分享、场所等设施的分享。

张利江认为,政府应该扮演服务者的角色。比如提供宽带服务,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应提高网速。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补贴业务驱动方使用电子交易系统,严格标准,审慎确定示范平台和地区,对公共领域设定时限强制推行电子交易和信息共享,等等。此外,政府应加快出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对通过初次检测、认证的系统建立市场主体监督管道,建立不定期检测启动机制,以防后续开发功能违反有关规定。

刘胜军认为,政府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就是要对这类的平台实施有效监管,实施有效监管的目的不是说要搞审批,也不是说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公立性地位做不当交易,而是要保证这些平台能够良性发展。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丁贵桥表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现行公共交易资源体制缺乏市场管理的逻辑支撑,缺乏客观独立的监管主体,缺乏权力制衡的机制,也缺乏统一的监管。

丁贵桥认为,我们要从法律上、制度上、程序上、机制上来逐步完善。创新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体制需遵循三个原则,即依法行政,权力制衡,社会监督。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法》迫在眉睫,要从顶层上设计公共资源监督管理的法律框架,要从权力制衡、社会监督、信用管理、科学规范等方面来建议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体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