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3日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首次在单一年度内超过100万件,推动全球专利申请量创下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当天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各地的创新者共提交了约290万件专利申请,比2014年增长了7.8%,专利保护需求连续第六年保持增长。
2015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110多万件专利申请,申请量几乎相当于全球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美国、日本、韩国专利主管机构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其中,美国以约58.9万件专利申请位居第二,日本和韩国分别以约31.8万件和约21.3万件申请分列第三、四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2015年世界各地的决策者都寻求刺激经济增长,促使知识产权申请取得良好进展。除了中国继续推动全球专利申请增长,大多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利用也都在增加,表明知识产权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此外,2015年全世界共授权约124万件专利,得益于中国专利授权量增加,较此前一年增长了5.2%。中国2015年专利授权量达到约35.9万件,超过美国的约29.8万件,成为授权量最多的国家。另外,在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方面,中国也位居世界第一。
涉数类知识产权海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以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发展为基础盘面,来支撑数字经济全球竞争,是亟待回应的重要挑战。
杭州中院近日对一例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侵权案作出二审判决,明确划定生成式AI技术应用的法律红线。
被称为上海推出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沪九条”的制定遵循一定的经济逻辑,主要目的是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的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
要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加快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智能化数据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