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旅美作家林达一篇讲述美国普通民众因为奥巴马医保而承受巨大压力的文章, 让人很有感触。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以其犀利眼光和对美国社会的深入观察而风行一时。 他在文中写道 “年底了,朋友收到2017年医保通知,傻眼了。他们和周围朋友的家庭,未来2017年的医保,涨幅都在65%~80%之间。这是许多人在当地2016年医保费和自付费都已经暴涨一倍左右的基础上,再次大涨。而很多家庭是真的就付不起了”
林达把医保增长放到美国一般中产收入的大背景下来观察。
根据美联社和B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的调查,有将近2/3的美国人拿不出1000美元应急。根据联准会去年的调查,47%的美国人甚至拿不出400美元应急。林达文中写到,“对于千千万万个中产阶层家庭,奥巴马医改的真相终于慢慢地走出来。简单说,奥巴马医改,与它的名称恰为反讽,那是一个‘付不起的医疗照顾’。”
林达认为,在大选的节骨眼上奥巴马医改保费大涨,(在2017年将平均增长22% ) 是此次希拉里失利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个结论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观察来验证,但毫无疑问得奥巴马医改确实是让很多中产阶级觉得这是又一项民主党不为他们说活、 不考虑他们利益的政策。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施行全民医保的国家。全民医保从理论和道德层面都说得过去,也确实需要。奥巴马医保给之前因为身体不好而被拒绝参保的人带来了保障,但是最得益的是穷人和低收入阶层。 它扩大了免费的穷人医保的使用范围,从之前的贫困线扩展到相当一部分中下产阶层。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在公司买的是比较便宜的保险,需要很高的自费费用, 就到纽约皇后区的唐人街法拉盛看胃病,因为那里医生收费往往比较低。 她到诊所后发现自己是为数不多需要付价格不菲费用的病人。 周围来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低收入阶层,看病付很少的钱。最让她生气的是,象做胃镜和肠镜这样的检查, 她的保险一年只能看一次, 而这些拿福利的人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就看。
“这让我觉得有点过了,我交那么高的税还不如拿福利的人享受的医疗。”她在电话里的情绪有些激动。
当然这样的情绪不见得让她会在大选时就投特朗普的票, 但是她觉得民主党和她所属的中产阶层正在渐行渐远。美国的人口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调查显示,少数族裔在2040年将会超过白人,尤其是拉丁裔和非洲裔人口正在大幅增加。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经认为,共和党入主白宫将是一件“在数学上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民主党代表的是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而这一族群正在超过白人。但事实证明,民主党在这一过程中正在放弃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利益。希拉里在竞选中就表示,若当选,将在当政的前100中赦免非法移民(绝大多数为拉丁裔),为非法移民提供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前总统克林顿就认为希拉里的失利是因为没有对在经济中陷入困境的中产选民给予足够关注。
英媒曾报道,克林顿其实一直对希拉里的竞选政策不满,但是又插不上手。克林顿认为希拉里团队对虚弱的经济形势,以及这一形势对成百上千万工人阶层选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尤其是那些铁锈地带(传统工业衰退地区)的选民。
下一步应将中国消费水平的结构性偏差调整至正常水平。
兼顾差异化和灵活性、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负担,探索“分档缴费”“参保补贴”等不同模式……探索一套适应灵活就业形态的不同需求、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方案,还需久久为功。
进一步加大惠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强化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保障,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投资于人”作为政策亮点,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大教育投入,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就业稳定和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从收入端着手提升居民收入,助力居民消费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