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机械厂“变身”文创基地背后:老建筑转型的新故事

第一财经APP 2017-01-04 14:48:00

作者:前夕    责编:陈姗姗

2017年1月3日,以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改造项目为契机,由静安区和临港集团共同打造的静安新业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重新描绘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汶水路210弄,一个全新故事的开始。

曾经的这里是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150亩的土地讲述着其特殊的时代烙印:它的发展历史反应了闸北区乃至上海市的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史。

2017年1月3日,新年伊始,以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改造项目为契机,由静安区和临港集团共同打造的静安新业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重新描绘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历史记忆

彭浦机电工业区是中国机电工业由模仿、仿制到自主研发生产的历史缩影,曾经是上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产值曾一度占据全上海的1/4左右,职工最多时期曾一度达到4.8万人。

作为彭浦工业区的骨干企业,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于1959年1月成立,主营业务是制造冶金、矿山、环保、通用机械设备等。四十多年来,冶金矿山机械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数十万吨品质精良的重大装备与机械设备,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在这些业绩的背后,除了千千万万不辞辛苦的在职工人,独特的工厂建筑也是历史构成的记忆。

由同济大学土建设计院设计的金工车间与由华东工业设计院设计的结构车间是厂区内最大的两栋单体建筑,均已被列入上海新发现工业遗产名录——这些建筑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建筑材料以排架结构、清水红砖建筑外墙立面居多,原始材料的展示易于挖掘艺术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贴标语“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这九个字,在1958年建造的红砖房6号楼,最终留下了九扇窗户。

全新改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老工业基地寻找着转型再生之路,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也不例外,由此,这里再次散发出勃勃生机。

据介绍,该改建项目结合城市更新的趋势与使命,以工业历史文脉的有效保护和再利用为载体,对老工业地块开展改造升级,采取城市更新和增量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助力以内容制作为核心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汇聚了从IP孵化、投资交易、制作发行到衍生品开发的影视内容制作全产业链。

同时,在产业框架的基础上,着力将园区建造成“影视+互联网”、“影视+众创”和“影视+体验”的新一代产城融合的空间。园区携手SMG旗下的上海文广实业公司、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演播室、全媒体制作平台、IT服务平台,提供多功能剧场运维服务和以新媒体运用为主的会展服务,所有平台均对园区中小型影视后期制作企业开放。

记者采访时发现,园区依靠分时租赁理念,采用空间共享模式,把园区的公共会议室、休息室、小剧场等物业载体最合理的利用起来,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硬件投入成本,加大创意产出。

“我们将融合产业需求与社区居民文化需求,以工业厂房改建和剧院广场建设为依托,围绕新媒体会展服务、演艺演出活动、多媒体景观工程等业态,依靠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精品节目展演、并作为未来上海影视节庆活动的重要承办场地,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园区已与知名版权代理公司新创华、游戏平台公司黑桃互动合作,将国际知名动漫形象“EVA初号机”的立像落户园区。

静安新故事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静安区的优势产业,已经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过程中,静安区将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纵深发展,发挥文化知识创新、智力创造的作用,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贸易等跨界融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静安新业坊国际文化创产业基地是静安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一轴三带”区域发展战略后,推出的第一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通过静安区、临港集团、文广集团、电气集团四方的合作,将打造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助力静安区发展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城区,传承文化遗产的示范区,文化创意创新的高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模范,国际文化融合的中心。

对于这个项目,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充满了信心,他表示,静安新业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临港新业坊2017年首发项目。静安新业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重要载体,也是多方联手、合作共赢的结晶。上海历来是文化重镇,海派文化在全国文化版图独树一帜,正在建设辐射全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也是静安区的优势产业,在静安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传承文化遗产,推动国际文化融合,建设文化创意创新高地。静安新业坊以工业文化遗存为依托,通过导入现代文化传媒、时尚创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等文创要素,将成为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地标。

老建筑在新产业的推动下,讲述着全新的故事,然而一切的故事核心在于“人”,这样的改造转型的探索能否成功,答案只能在商业文明的江湖里寻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