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手记】
沈南鹏,被VC圈称为“东邪”,是个厉害的角色。
他履历漂亮,几乎没有一点瑕疵;他决策精准,几乎没有一次失误;甚至个人生活的蛛丝马迹,在这个互联网“人肉时代”,都几乎难觅踪迹。
然而这种“厉害”,却让做媒体的我们束手无策。同事忍不住吐槽,这可是《欢乐颂》里老谭(谭宗明)的原型,哪有不完美的道理。电视剧里的老谭:海归,上海滩的大鳄,晟煊集团CEO,生意场上圆滑世故,烟火味中透着几分豪爽,骨子里自有一份仗义——用这些信息来判断的话,沈南鹏的确有可能是谭宗明的人物原型。
数学背景、名校MBA、顶级投行履历、回国创业、专业投资人……人生是一连串选择——选择的背后是幸运,更是智慧。踩准人生节奏的沈南鹏和张帆一起,在2005年创立了红杉中国这样一棵投资界的参天大树。
新浪、阿里巴巴、京东、360、大众点评、美团、唯品会、滴滴出行、大疆创新、诺亚财富、华大基因、今日头条……这一串耳熟能详的名字为他的“身份”正了名——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沈南鹏: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判断未必特别完美
红杉资本的历任负责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投资理念。第一代创始人唐·瓦伦丁,作为硅谷风投之父,首创“赛道论”,认为应“投资于赛道,而非赛手”;第二代掌门迈克·莫瑞茨的理念是“要投出别人投不出的项目”,抓住旁人看不透、不敢投的商业机会。而这些投资理念,都成为沈南鹏投资逻辑的重要基石。
沈南鹏:我们没有选择,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两年、三年、五年以后的行业发展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做不出一个特别完美的判断,那就尝试做一个判断,然后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出一步到两步的布局,这是作为风险投资人必须有的判断,哪怕那个时候给你的数据并不充分。这是我们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属性。
周健工:他们能够迅速地发现最好的商业模式,在决定去投一些创业者或者投资一个公司的时候,我觉得他做出的判断比别的风投机构更有优势。
投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立11年的红杉中国已在中国投资超过300家企业,所投企业很多都是行业标杆。甚至有人说,操盘红杉的沈南鹏买下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是中国未来新兴科技产业的布局者。投资就是投人、投趋势、投风口,沈南鹏对自己投资团队的要求就七个字——“有所为有所不为”。
沈南鹏:我们希望今天的创业者是什么样的?百年老店的建设者。那首先我们自己作为一个投资人有没有想法,我今天作为投资人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人,也就是说我不会因为今天市场有一个短期的套利机会,去追逐那个套利机会,而放弃我的投资基本理念。这是一个投资理念的选择。我感觉我们这个过去11年当中,应该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好奇不会杀死猫
纵观沈南鹏气势如虹的人生经历,贯穿其中的确是“好奇心”这三个字。对于未知领域,他总有一份探索的热望和执着。周鸿祎说,沈南鹏是一个饥饿的人,他看到项目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听到一点风声他就会去拼抢,去追踪。
沈南鹏:在学生时代你一定会有好奇心,因为事物对你来讲都是新的。但是当你在职场上十年、二十年以后,你很多东西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恰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不能想当然,我们必须不断去了解。我们这个行业当中,其实很多投资人像我一样可能年纪都不轻了,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要有好奇心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直播,了解共享经济……没有好奇心就会被时代抛弃。
【编后语】
投资圈的人都知道沈南鹏邮件全部“秒回”。
即便和家人度假也会顺带一点工作,除了红杉的事务,他还担任耶鲁中国中心理事会主席、HONGKONG X科技创业平台主席以及其他十余个机构的职务。
采访过程中,他的助理告诉我们,沈总的日程安排精确到分钟。采访当天沈南鹏几乎踩着点进来,一结束,即刻就赶赴机场飞往另一个城市,一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模样。
办公室一角那个装满名贵红酒的酒柜和助理口中的私人公务飞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点点谭宗明的影子。但是谁知道呢,现实版的完美老谭是这样炼成的。
28日,西藏旅游股价报21.19元/股,涨幅10%,总市值升至48亿元,创近8年新高。
2025年高考放榜显示,首次招生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录取线直逼顶尖高校,标志着第四代大学的崛起。
Tether凭借其盈利能力、庞大的规模以及相对简单的核心业务模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京东称要改变外卖行业内卷式困境
如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哪些人将会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如何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如何推进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怎样让更多孩子“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