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蓝皮书:精英教育不适合教育扶贫 应注重本土化教育

第一财经APP 2017-02-12 10:48:00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收益,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结果公平,才能充分体现教育扶贫的实际价值。”课题组说。

被很多人看好和推崇西方“精英式教育”,只能止步于城市。12日上午发布的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称,实用、本土化的教育形式比精英教育更适应贫困人口需要。

该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蓝皮书课题组表示,教育扶贫的目的是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是一种内生式的扶贫脱贫方式。然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文化传统和氛围各不相同,教育基础和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用一个方案、一种办法解决所有问题。

某省贫困地区的一名小学生在课堂上准备举手发言。摄影/章轲

课题组调查发现,我国贫困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比较高,高中之后教育水平比较低,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落后,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收益,并没有从接受教育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因此,读书无用、读书不如外出打工实惠的观点还很有市场。

“这应当引起人们的深思: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需要的教育?精英教育显然不能适应广大贫困人口的需要,而那些更实用、更富于本土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可能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因此,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收益,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结果公平,才能充分体现教育扶贫的实际价值。”课题组说。

课题组称,尽管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目前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教育扶贫上当前面临六大问题:基础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且不均衡,效益不高;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质量相对较低;师资投入不足,数量缺额,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亟待提升;部分贫困家庭无力使子女接受更多教育,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贫困地区教育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度还有待继续提高。

蓝皮书称,我国基础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且不均衡,效益不高。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拮据,且大多为“吃饭”财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主要用于人头经费,教育经费很难实现“三个增长”、达到“三个比例”,对于教育事业费中的公用经费,有的地方几乎为零,教育费附加征而不返或随意挪用现象较为常见。

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一比例较高。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危房面积达4.6%;新疆中学危房面积达4.05%,小学危房面积占3%;青海中学危房面积占3.16%,小学危房面积占4.33%。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高达10%~15%。

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危房125.5万平方米,相比于20世纪末的1300万平方米,减少了90%。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面积的比例降低到0.16%。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一比例仍然较高,云南省中小学危房比例为0.94%,海南省中小学危房比例为0.62%,新疆中小学危房比例为0.59%。

根据2013年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在1155所样本学校里,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2013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表明,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有的地区超过10%。

蓝皮书称,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对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入学率。然而,“两免一补”政策并没有免除贫困家庭子女其他必要的求学费用,贫困家庭为子女求学所付出的必要费用仍然占家庭收入相当大的比例,为了避免“因学致贫”现象发生,建议国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贫困家庭(或最贫困家庭)子女免除各求学阶段全部费用,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学习用品,直到他们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

课题组表示,将教育扶贫对象的甄别与国家贫困标准直接对应,瞄准性虽好,但会导致教育扶贫制度的设计部分地偏离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自身需求。目前在教育扶贫任务政策设计中,教育扶贫对象的标准都完全对应到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课题组说,事实上,还有一部分需要帮扶的人口未列入 “教育支持”的范围。如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因此,需要在推进国家教育公平的整体进程中,兼顾国家扶贫的教育目标,而非单一的将国家扶贫目标直接对应为教育扶贫目标。因为教育扶贫标准与单一的经济维度确立的“贫困标准”内涵是不同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