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时,都会冠以“美籍华人”,但最近这位曾经的美籍华人已回归中国籍,成为中国人,做出类似举动的还有另一位科学泰斗姚期智。
经中科院学部工作局证实,杨振宁、姚期智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日前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科院院士在学部史上尚属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加入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加入信息技术科学部。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赴美留学,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姚期智1946年生于上海,六十年代自中国台湾赴美后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实际上,近十几年以来,两位院士即已定居北京并任教清华大学,已全身心投入祖国科学事业。因此有评论称此番两位院士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而且,近年海外华人“回归”现象并不鲜见,2007年在美二十年且入籍的科学家饶毅,放弃美国籍回北京大学任教即是其例。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国已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并能够一直保持中高速度增长;政策制度方面,市场经济确立后持续对外开放,融入到世界大局之中,以中科院院士为例,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即有78位。而且,在近年西方世界出现一系列逆全球化现象之际,中国一再在各大场合倡导推进全球化的观点,主张世界共融,共享发展成果。
民族情结也是两位院士“回归”的原因。杨振宁在1971年中美关系甫一缓和即访问中国,成为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并曾在美国参加“保钓”运动和推动中美建交,数十年来持续致力于中美关系和平发展及中国科学事业。姚期智则曾坦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对整个中国的感情都非常深厚,希望为将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作出贡献。
回顾历史,因家国情怀自海外回国参与建设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有数百位之多,知名者如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为中国科学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贡献巨大。然而,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中国曾历经“十年浩劫”等“弯路”,这期间部分科学家不仅未能有发挥才华的空间,反而有不少遭遇不公正待遇,给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此番两位院士回归中国籍,是对当前国家发展的认可,以及未来的期许。未来中国依旧要锐意改革,逐步扩大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民众福祉为发展目标。如此不仅能让回归的海外科学家欣慰,也是对十几亿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
一言以蔽之,两位院士以及近年不少海外颇有声望人士回归中国籍,既是这些人家国情怀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影响力的蒸蒸日上。期待这种势头能长久不衰,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期不远。
《条例》旨在便利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执行职务,维护中国籍雇员的合法权益。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目前复宏汉霖已有三个产品在美国获批。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带来的不仅是美联储受压下的降息空间开启,更是各国央行如何反思用相关性决策依据执行因果律判断的传统政策框架,并面对新技术和新传导机制,迎应新决策环境的制度范式变革。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人数较多的TOP10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