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TOP10高校,多人来自新型研究型大学

第一财经 2025-08-21 15:31:08 听新闻

作者:林靖    责编:计亚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人数较多的TOP10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25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后续将进行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选出新增选院士。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4月25日正式启动。本次增选,两院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其中,今年来自高校的院士候选人中,哪些大学比较多?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统计,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人数较多的TOP10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需要说明的是,各高校直属附属医院、研究院等机构有效候选人纳入所属高校统计;同时挂名多个单位的候选人,每个工作单位分别计算一次。

整体来看,清北位居前两名,其后是“华东五校”,此外还有三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分列8到10名。入选总人数最多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共58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4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8位;其次是北京大学,55位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4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0位;第三是浙江大学共39位入选。

同时,在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有多人来自西湖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例如,数学物理学部就有西湖大学的汤雷翰、汪徐家以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魏苏淮等人。另外,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蔡宗苇、西湖大学的柴继杰等人也进入到有效候选人名单。

近年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类大学以创新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具有高起点、投入大、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

这些新的大学起步便是高水平办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这些新的大学资金比较充足,他们的定位跨越了很多高校发展的一些阶段,从研究型大学的定位起步,这种做法此前也有先例。这些大学的优势体现在他们对大学内在发展的机理、运行机制有清晰的认知,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独特方式。

以西湖大学为例,在师资方面,西湖大学不仅有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担任校长,发起筹建者还包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等知名学者;由陈十一担任校长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到去年5月已正式签约引进80名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教学科研负责人,其中院士就有11名。

在候选人名单中,有两位85后教授进入到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分别是浙江大学刘一峰、苏州大学王殳凹,他们的年龄均为39岁。

根据《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根据《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院士增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个面向”、坚持质量第一,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着重从长期奋战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的科研人员中遴选院士,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