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行情大变脸 交易员不再“跪求”资金

第一财经 2017-03-23 13:28:00

作者:周艾琳    责编:于舰

本周一和周二,资金面开始全面大幅收紧,金融机构交易员不断“跪求”资金,不论期限照单全收。不过,一切从周三开始便有所缓和。

本周一和周二,资金面开始全面大幅收紧,金融机构交易员不断“跪求”资金,不论期限照单全收。如周一,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与R001收报2.89%与3.88%,较周五分别上涨6bp与33bp,各期限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全线上行,作为资金面预期体现的一年期利率互换(IRS)报价3.69%,也创近两年的新高。不过,一切从周三开始便有所缓和。

“周四资金面情况也好了,昨天一早央行就做了公开市场净投放,单日净投放400亿元,外加昨日午盘过后,光大转债冻结资金返还。”中航信托债券交易员朱伟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市场流动性在缓和,波动是正常的,毕竟还在去杠杆进程中,”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对记者表示。3月23日公布的交通银行银行间流动性指标(IBLI,“艾布力”指数)显示,3月22日风险状况为“正常”。

资金面趋于缓和

3月22日早盘,银行间资金面进一步缓和,多数品种利率下行,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报2.45%,较上日加权平均价跌25bp;DR014报2.65%,较上日加权平均价跌近100bp;DR021报4.9%,较上日加权平均价涨45bp。

不过,交易所资金面略显紧张,国债逆回购利率多数上行。截至同日12:10,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上市的1天期国债回购(GC001)现涨362.5bp报近7.08%,GC007现涨23bp报4.11%。不过,这与周一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3月20日当天,交易所债券回购利率早盘继续大涨,GC003利率一度报价为5.465%,大涨760.63%。

此前第一财经记者便曾报道,不少债券投资经理表示,光大银行上周五可转债的发行是冲击市场流动性的主要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何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都纷纷呈紧张态势——短期因为申购可转债冻结资金,长期则因为严格的季末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称,相对于R007来说,DR007近日上行更为明显,二者利差从30bp明显升至96bp,处于历史高位(近几年二者利差只有去年12月MPA考核、债灾发生时达到过1%左右的高位)。银行明显对非银收紧了拆借,MPA考核是重要原因。

至于可转债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具体冲击,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认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转债采取网下申购的方式,比如说我是一家基金,我用100万去申购光大可转债,但是不一定能中,假如说中签率是1%,那就意味着我100万资金可能就只能中1万的量。所以如果光大转债给网下申购的量只有150亿,中签率是0.4%,那么实际占用的资金可能就会有3750亿。”

也有交易员表示,“真是‘地狱’和‘天堂’一夜之间,跟前两日全天‘直跪不起’惨烈的情况相比,周三简直很幸福。周二央行投放几千亿流动性后,再加上光大转债网下申购资金解冻,周三资金面整体相对宽松,跨季资金不再那么难借,更没有出现动不动就9%的隔夜报价。”

3月2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500亿元7天期、200亿元14天期和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持平于2.45%、2.60%和2.75%。由于公开市场今日将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单日净投放400亿元,为连续第三日净投放。

“这次资金面紧张是阶段性的。3月23日之后,光大转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冲击会明显减弱;经验上,MPA考核对流动性的影响会持续到季末前两个交易日。因此,本次流动性紧张预计会维持两周左右,跨季之后,流动性问题会明显缓解。”任泽平认为。

不过,就短期来看,李奇霖仍然认为,后续随着MPA考核的来临,即使银行流动性恢复,银行内部也会收紧对非银的拆借,资金面在3月底仍然会持续紧张。

同业存单扩容风险仍引关注

尽管资金面暂时趋缓,但由于各界预期利率中枢可能会持续上行,因此债市交投热情趋缓。

“利率中枢今年易上难下,买债的热情很低,再加上同业存单利率动辄接近5%,这样目标收益其实已经可以打满,又没有信用风险,这也造成了债市交投热情减退。”某基金公司固收部研究总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从言语中不难发现,在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同业存单似乎近期已经成了银行筹集资金的“救命稻草”,也成了各大非银机构规避债市风险的首选投资标的。不过,在同业存单(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 )持续放量、利率攀升的格局下,潜在风险也与日剧增。

穆迪近期发布报告称,在市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中国中小银行增加发行同业存单将提高其整体融资成本,并加剧资金错配问题。此类工具主要向其他金融机构发行,因此对于银行业整体而言,同业存单规模扩大加大了金融体系的相互联性。总结而言,同业存单的风险点在于:影响银行盈利,使银行易承受流动性趋紧压力,错配风险加剧,系统性风险上升。

根据 Wind 数据,2017 年 2月新发行的同业存单升至人民币1.97 万亿元,是 2013 年底同业存单市场开放以来的最大单月总额,当时中国央行开始执行《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2 月,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同业存单累计发行额中占比为 46%,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占比 38%。该市场上几乎没有大型国有银行的身影。

穆迪分析师万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同业存单成为中小银行快速增长的一种负债形式。上海清算所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底同业存单余额已升至人民币6.6万亿元,“根据我们的测算,同业存单占中小银行总资金来源的6.7%,高于2015年1月底的1.2% 。”

流动性风险在于,同业存单发行水平的增长使银行信用风险上升,因为融资波动性有可能加大,同时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也会加剧。在现有监管标准下,同业负债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不得超过33%,而同业存单并不构成同业负债。但同业存单属于批发资金,其来源的稳定性不及存款。

“未来如果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负债,那么也可能会采取‘新老划断’的方法,因此现在银行仍是‘以不变应万变’,持续放量发行。”朱伟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期限错配风险在于,同业存单的发行期限可从1个月到3年期不等,通常比同业资金和客户存款的期限要长。但穆迪指出,2016年发行的此类工具中,70%期限不超过6个月,因此实际上同业存单仍属于短期融资。

“尽管同业存单使银行能够实现负债管理工具的多元化,但银行的期限错配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却因此上升,原因是许多银行利用对信心敏感的短期资金支持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等流动性较弱的资产。”万颖称。

就金融系统交叉性风险来看,穆迪认为,由于中国的这些同业存单主要是其他金融机构持有的工具,并部分用于支持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信托、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的投资,因此对中国的银行体系构成风险。

穆迪认为,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放量的趋势将会持续。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共有403家银行宣布了2017年发行人民币14.6万亿元同业存单的计划,较2016年的总发行额增长12.4%。

“中小银行将继续主导同业存单市场,原因是发行同业存单有助于支持其高于行业水平的资产增速,不过该增速可能会因为整体借贷成本上升而放缓。”万颖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