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ZZ91再生网举办的产品升级发布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称,再生资源行业不但具有环保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以废塑料回收为例,2016年国内加工了2600万吨的废塑料,其中国内回收废塑料用量1878万吨,进口废塑料734万吨。这意味着,再生塑料占到三分之一。为此中国每年节省了400万吨以上的原油,为全球减排600万吨的二氧化碳。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废电池,同比增长20%。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约40%。但是,再生资源产业总体回收率仍然较低。随着相关产业政策及措施的出台,再生资源产业将继续稳定发展,对照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占国家GDP比例以及《国家再生资源回收规划》,保守估计,到“十三五”末期,再生资源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
2016年8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计划提到,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今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
ZZ91再生网总经理刘宁称,作为循环经济体系的末端环节,再生资源产业可以说是决定循环经济能否完成闭环周转的关键环节。此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可有效减轻环境承载压力。作为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对于绿色GDP来说意义重大。
刘宁称,就目前再生资源行业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与德国、瑞士、美国、日本、荷兰等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起步早、水平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再生资源尚未建立起社会化资源回收体系,并且公众认识的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让国内很多人对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存在模糊认识,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浅薄,导致回收难度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虽然随着整个再生行业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及网络意识的提高,在线交易的比重越来越高,但由于再生资源“非标”的产品特点,导致买卖双方之间很难取得交易信任,出现“新客见面谈,老客上网聊”的特殊现象,在业内看来,线下见面洽谈交易具有极大的挖掘空间和价值。同时,再生资源行业具有的“散而小”的特征,也决定了企业供求的困难,不通畅的供求遏制了企业运作,难以形成运作良好的供应链。同时,支付方式、物流等等都成为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回收企业有13万家,各类回收站(点)30万个;回收行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其中,80%以上为民营企业,其中民营小企业占比达到了60%以上,股份制民营企业数量占比为15%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200家左右。行业市场非常分散,竞争激烈,且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
刘宁认为,再生资源行业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走出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再生资源行业B2B电商之路。为此,ZZ91再生网顺应B2B平台发展的趋势,从信息平台转型为交易平台,推出了以“再生资源一站式在线交易平台”为定位的“淘再生”平台,旨在优化交易环节,降低成本消耗,提升运作效率。
“碳路未来-2024气候行动典型案例”涵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气候行动公益项目、减排与碳汇项目、产业生态圈建设、绿色金融、绿色能源、政府、园区气候行动、循环经济9大类共计41家机构获得案例入选证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应加大难选冶金矿中伴生铜、铅、锌等有价元素的回收,提升金矿伴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第一财经携手碳衡科技共同举办了一场聚焦“绿色消费与循环实践”的圆桌论坛。来自索尼、得力、华熙生物、OATLY的行业代表,围绕“品牌如何构建可持续价值新闭环”展开探讨。
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联合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TÜV莱茵大中华区、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正式发布。
巴斯夫高层建议,通过质量平衡法逐步实现废弃材料循环利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政府严格监管影响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