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中产阶级》
【美】傅高义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版
傅高义上回作为《邓小平时代》的作者来中国转了一大圈,很多人知道他是著名汉学家,但不一定记得当年令他名声大噪的是研究日本经济腾飞的《日本第一》,出版于1979年,正是日本进入超高速增长的前夜。而早在1963年,他就出版了第一本研究日本的专著《日本新中产阶级》,那是他1958~1960年在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调查,对日本正在形成的“新中产阶级”,即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进行“深描”的成果。今日中国正在经历50年前日本社会经历过的中产社会的崛起,因此这位汉学家的日本学著作,还是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寺巡礼》
【日】和辻哲郎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4月版
和辻哲郎(1889~1960)是写《茶之书》的那位大名鼎鼎的冈仓天心的学生,天心的著作因为大多是用英文在国外出版,后来正是靠和辻哲郎等人的鼓吹,才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和辻哲郎自己后来也成为日本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史家,力图将日本式的思想和西洋哲学结合。大正七年(1918年)5月,和辻游历了唐招提寺、药师寺、法隆寺、中宫寺等奈良附近的古寺,并将所见所闻和他对古寺的热情写下来,翌年结集为《古寺巡礼》一书,出版后在日本畅销不止,引发了日本人持续至今的古寺参拜热潮,并成为佛教美术鉴赏的经典之作。
《人之神圣性》
【德】汉斯·约阿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版
今日世上,法国大革命那激动人心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已变得仿佛有些幼稚可笑,“人权”更不受待见,经常被作为或被看作政治/经济诉求的借口。正是因此,这本正儿八经重新梳理“人权”概念的著作,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正如作者所说,“它既不提供一部全面的观念史或法律史,也不提供一种崭新的关于普遍人类尊严以及建基于这一观念之上的人权的哲学根据”,而是以尼采的思路为切入点,进行关于人权的“肯定谱系学”研究。作者的结论是,“人权不是关于一项普遍主义原则的单纯共识的结果,它是由众多部人类历史共同塑造的”。
《与火同行:大卫·林奇谈电影》
【美】大卫·林奇/[英]克里斯·罗德雷 著
新星出版社·雅众文化2017年6月版
“神剧”《双峰镇》第三季阔别荧屏四分之一世纪后终于回归之时,读一读大卫·林奇这本访谈录,想必会令这位超级怪鸡导演的忠实影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林奇的电影,从《橡皮头》之前的实验短片一直到《穆赫兰道》,在书中都有很详细的解说。林奇在访谈中回顾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导演生涯。不过三联2004年曾出过一本《我心狂野》,访谈者和译者均相同,对比之下,就是新增了关于《斯特雷特的故事》和《穆赫兰道》的两章,当然封面漂亮了不少。买过那本的人,除非是死忠粉,只要复印多出来的那点就可以了。
上野千鹤子的谴责振聋发聩:“把世界糟蹋成这样的成年人,有什么资格叮嘱孩子‘日本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加把劲啊’?”
两轮牛市都经历过两个月内涨幅达到30%。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狐仙崇拜》《至高无上》《通勤梦魇》《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在日本政府对移民敞开大门之际,日本民众态度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