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诠释内陆城市崛起 贵阳领跑西南的奥秘

2017-07-05 22:33:00

作者:冯芸清    责编:黄宾

继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2015年中国新兴城市第一名之后,贵阳再次获评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2016中国最佳表现城市”。

记者 冯芸清 实习生 麦舒瑜 发自贵阳

继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2015年中国新兴城市第一名之后,贵阳再次获评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2016中国最佳表现城市”。

“连续两年被不同的专业机构评为冠军并非偶然,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贵阳在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的方面的实践是成功的。”贵州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陈朝伦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经济高速增长

曾经是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会城市,在过去的5年,贵阳在地区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收入增长等方面表现十分抢眼。

2015年,贵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6和1.8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里,增速居于首位。“十二五”时期更是年均增长15.1%。2016年前三季度贵阳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56.73亿元,同比增长11.6%,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和1.1个百分点。

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2015年贵阳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3亿美元,近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2016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就业收入增长方面,2015年新增就业人数达2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9万人。

而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则激励了贵州的产业投资。2014年贵阳与广州之间的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将行程从22个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这是促进贵州与珠江三角洲紧密联系的宏大规划的一部分,此举有助于产业向贵州转移并帮助贵州进入出口市场。

未来几年,贵阳还将陆续开通与西部两大城市——成都和重庆之间的高铁,以及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高铁;建成千万级大型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30余条,形成内连外通、人便于行、物畅其流的格局。

贵阳还以“5个100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20个示范性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23个示范小城镇和已开工的10个景区建设,积极推进12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及12个产业园区建设。

米尔肯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黄华跃表示,贵阳是重点投资建设的西部城市,政府近年来加快引导私人及外商投资从沿海转向中西部,这些都成为拉动贵阳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贵阳的成功“逆袭”还得益于不断优化的投资兴业环境。近年来,贵阳市通过开展综合考评、深化效能建设、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等一系列举措,为外来客商提供“保姆式”全程代办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

贵阳组建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承担直接在市级审批项目和区(市、县)涉及市级权限审批事项的代办业务并提供相关协调服务等9项职能,全面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年度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同时,将全市各部门审批职能集中,实现“一口对外”、“一窗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贵阳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抓住重点领域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大力引进一批创新引领、补链配套、技改提升的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常明明认为,贵阳能够拔得头筹,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增速快,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贵阳近几年一直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以大数据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贵阳市抢占信息资源制高点,率先在全国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举办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和峰会,成立大数据交易所,提出块数据理念并探索建设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

在不到3年时间里,贵阳获得“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一批示范试点,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授予“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

2016年,贵阳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00个以上,引进资金500亿元以上。

对此,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贵阳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的路线是对的,“贵阳是贵州唯一的特大城市,不像珠三角有城市群,因此贵州对贵阳的功能要求特别高,相应地,贵阳的发展条件也比较好。随着金融业、大数据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贵阳的产业结构还将继续优化”。

为了发展大数据产业,贵阳出台了多项创新政策措施。其中《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集成了国家和省市对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云计算等行业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向大数据企业倾斜。安排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大数据产业在用电、用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同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贵阳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在贵州金融城规划建设了贵阳互联网金融特区,已有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等100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或拟入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落户贵州金融城的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会员单位已达到410家,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到2020年,贵阳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届时,贵阳将成为全球的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谷”。

贵阳还利用其“夏天不热、冬天不冷” 的良好生态条件力推“中国数谷”和“数据之都”的建设。据统计,大数据中心70%的成本是用电成本,而用电成本中接近一半是空调运行成本。哪里自然气候适宜,使用空调少,哪里的成本就低。贵阳借此成功引进富士康、阿里巴巴、腾讯、惠普、英特尔、戴尔等千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

领跑地位确立

贵阳把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核心引擎,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大,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领先领跑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目前来看,贵阳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以及高附加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集中度这两方面还比较弱。

陈朝伦认为,从大环境看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多以小型化、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而资金密集型产业少;投资于一般技术多,甚至存在低层次的重复引进,而高新技术产业少。从自身看,贵阳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开放程度和绿色经济发展还有潜力可挖。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贵州省八个国家级平台里面贵阳占了三个——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双龙临空经济区,这些平台既有优势,也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应该说每个平台都可以做大”。

马雷说,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移居贵阳将为其带来发展机遇,因为城市的持续发展需要持续的人才支撑。

胡晓登看好贵阳未来的发展,“贵阳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能够统领全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后也必将是全省新兴产业的核心节点,同时,贵阳又是我国西南地区很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大力发展现代交通将给金融业、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等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陈朝伦说,贵阳补短板就应用好用活政策红利,“一是用开放来拓展发展空间,特别要注重优化环境,兴建物流大通道,创建合作大格局,构建开放大平台,围绕市场、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和服务环境,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二是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培育发展动力,推动产业创新,运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继续发挥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的优势,加快产业创新集群,企业创新集聚和技术创新集成,抢占发展制高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