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价值导向是从来不会涉及用户相互聊天,微信不会读取、分析聊天记录。”近日,腾讯副总裁丁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他同时回应与华为数据之争时表示,“我们自己比华为更容易做这件事,但从来没做过”。
不久前,腾讯与华为就用户的微信数据产生了争议。华为在2016年推出的手机荣耀Magic,似乎代表了华为“未来人工智能”方向。当用户使用该手机进行微信聊天时,手机可以根据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华为认为,所有的用户数据都属于用户,硬件厂商有理由可以经过用户设置允许后使用。但腾讯认为华为使用了属于微信的“用户数据”,用户这些数据的产生来自微信平台,微信当然有义务保护其用户数据和隐私。
由用户产生的用户数据,究竟属于谁?具体而言,读取用户的边界在哪里?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在获得和使用用户数据的分界在哪里?他们如何分享用户数据利益?目前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实界限的划分,往往取决于它们之间实力的对比。
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丁珂表示,上周五和华为高层开了内部会议,目前这个时间点还不能对外讲。丁珂称,华为是技术特别强的公司,做这件事情本意是好的,从技术上说AI可以带来更高效。但腾讯和华为的产品理念不一样,微信的价值导向是从来不会涉及用户相互聊天,微信不会读取、分析聊天记录,虽然腾讯有能力做,但从来没有做过,他表示自己的聊天也不希望被别人听到,“跟你太太讲的一些话总是不适合被人知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一种是,国家司法说你违法,需要协查,微信有能力,会根据国家法律介入;第二,国家明确要求的多人群,腾讯作为配合方,运营商也是这样。第三种情况是,如果你在飞机上,没有办法直接收到微信信息,微信会存储转发,一旦你收到之后,微信就不会留底。
丁珂称,腾讯在数据保护、用户隐私基础保护、人工智能训练模型使用的是用户基础数据,“都是统计意义上的,不是针对(用户隐私)上的”,而涉及到用户隐私就要通过技术脱敏处理。他举例称:“ 比如你进了国家会议中心,它知道你是谁,给你一个welcome page这是合理的。如果你一天的轨迹被追踪和应用就是不合理的。腾讯从来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脱敏的意义就在于这儿,关键的场景赋予智能,但绝对不会侵犯你个人自由自在的基础权利。”
日前,网信办通报微信等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立案,丁珂回应称:“我们看《网络安全法》还是很正面的,虽然在边界界定上并不算非常准确,可能需要体系化地解决。但我们在基本面上,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对用户基础资产的保护,像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国家政策响应,企业责任承担上会全力支持。但从我们的角度,也会对一些前瞻性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会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在这次管理升级中,腾讯视频还专门成立了AI影视表达工作室。
腾讯大模型产品近日批量更新。
AI红利已兑现,然后呢?
华为MateBook Fold折叠屏笔记本正式发布,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余承东介绍,该笔记本为全球最大商用折叠屏电脑。
马化腾表示,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这些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